核因子-κB介导糖尿病性痛觉过敏的分子和表观调控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糖尿病 切入点:痛觉过敏 出处:《苏州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也是最易致残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根据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的不同,患病率在10%~96%不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其最常见的类型是周围神经病变,其次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常表现为远端肢体对称性的麻木感,部分患者会出现异常疼痛,包括自发痛、痛觉过敏(轻度刺激引起剧烈疼痛)和痛觉超敏(无害刺激如光照、触摸时也能引起明显疼痛)等,称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而自主神经病变主要影响心血管、胃肠及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当累及上消化道时,常导致患者出现上腹痛或不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餐后饱胀等一系列症状,同时具有胃部痛觉过敏现象,表现为胃对胃酸、炎症或扩张等刺激的反应性明显增加。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亦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显著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对于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非常重要。第一部分1.研究目的阐明核因子-κB在糖尿病胃部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探讨糖尿病大鼠是否存在胃部痛觉过敏及其相关电生理机制。(2)探讨CBS-H2S系统是否参与糖尿病大鼠胃部痛觉过敏的形成。(3)探讨NF-κB对CBS-H2S系统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2.实验方法(1)选用雌性成年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应用STZ(65mg/kg)腹腔单次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应用胃部球囊扩张及肌电图分析技术,检测大鼠的胃部感觉。(2)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胃特异性DRG神经元的兴奋性及硫化氢对胃特异性DRG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3)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胃特异性DRG中NF-κB、硫化氢合成酶CBS、DNA甲基化相关酶的表达水平。(4)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亚硫酸氢盐处理测序法(BSP)检测大鼠胃特异性DRG神经元中cbs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5)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F-κB与CBS在胃特异性DRG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6)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检测大鼠胃特异性DRG中NF-κB与cbs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度。3.实验结果(1)STZ腹腔注射后2-6周糖尿病大鼠出现明显的胃部痛觉过敏,第4-6周痛敏最为明显。STZ注射后第4周,糖尿病大鼠胃特异性DRG神经元兴奋性明显增加。(2)糖尿病大鼠胃特异性DRG中CBS表达增加。腹腔注射CBS抑制剂AOAA能够缓解糖尿病大鼠胃部痛觉过敏,并呈剂量依赖性。腹腔注射AOAA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胃特异性DRG神经元的兴奋性。H2S衍生剂Na HS能够增加DRG神经元兴奋性。(3)NF-κB与CBS共表达于大鼠胃特异性DRG神经元中,糖尿病大鼠胃特异性DRG中NF-κB与cbs基因启动子区结合度增加。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PDTC能够下调糖尿病大鼠胃特异性DRG中CBS的表达。糖尿病大鼠胃特异性DRG中cbs基因启动子区明显去甲基化,DNA甲基转移酶3a、3b表达下调。4.小结(1)糖尿病大鼠存在胃部痛觉过敏,并与胃特异性DRG神经元兴奋性增加有关;(2)糖尿病状态下,胃特异性DRG神经元中CBS的表达上调,增加H2S的合成,致敏神经元,参与糖尿病胃部痛觉过敏的形成;(3)糖尿病状态下,活化的NF-κB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CBS的表达;cbs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增强,使得NF-κB与cbs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成为可能,并发挥其转录调控作用。第二部分1.研究目的阐明核因子-κB在糖尿病后肢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探讨转录因子NF-κB是否参与糖尿病大鼠后肢痛觉过敏的形成。(2)探讨配体门控通道P2X3受体是否参与糖尿病大鼠后肢痛觉过敏的形成。(3)探讨NF-κB对P2X3受体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2.实验方法(1)选用雌性成年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应用STZ(65mg/kg)腹腔单次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应用Von frey filament(VFF)和热刺激仪定量检测大鼠的后肢痛觉阈值。(2)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后肢特异性DRG神经元ATP诱导的的电流密度。(3)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后肢特异性DRG中NF-κB、P2X3(及P2X1,P2X2)、DNA甲基化相关酶的表达水平。(4)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亚硫酸氢盐处理测序法(BSP)检测大鼠后肢特异性DRG神经元中p2x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5)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F-κB与P2X3在后肢特异性DRG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观察携带GFP的慢病毒对后肢特异性DRG神经元的转染情况。(6)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检测大鼠后肢特异性DRG中NF-κB与p2x3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度。3.实验结果(1)STZ腹腔注射后2周大鼠出现后肢机械痛敏及热痛敏,并至少持续至第9周,第4-6周痛敏最为明显。STZ注射后第4周,糖尿病大鼠后肢特异性DRG中NF-κB表达增加。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PDTC或鞘内注射NF-κB si RNA慢病毒均能够缓解糖尿病大鼠的后肢机械痛敏和热痛敏。(2)鞘内注射P2受体拮抗剂suramin或P2X3受体拮抗剂A-317491均能缓解糖尿病大鼠后肢痛觉过敏,并呈剂量依赖性。糖尿病大鼠后肢特异性DRG中P2X3受体表达增加(而非P2X1或P2X2)。糖尿病大鼠后肢特异性DRG神经元ATP诱导的电流密度明显增加。(3)NF-κB与P2X3受体共表达于大鼠后肢特异性DRG神经元中,糖尿病大鼠后肢特异性DRG中NF-κB与p2x3受体基因启动子区结合度增加。鞘内注射NF-κB si RNA慢病毒能够下调糖尿病大鼠后肢特异性DRG中P2X3受体的表达,并降低ATP诱导的电流密度。糖尿病大鼠后肢特异性DRG中p2x3受体基因启动子区明显去甲基化,DNA甲基转移酶3b表达下调。4.小结(1)NF-κB参与糖尿病大鼠后肢痛觉过敏的形成;(2)糖尿病状态下,后肢特异性DRG神经元中P2X3受体的表达及功能增加,参与糖尿病大鼠后肢痛觉过敏的形成;(3)糖尿病状态下,活化的NF-κB可以在转录水平调控P2X3受体的表达;p2x3基因启动子区域去甲基化,使得NF-κB与p2x3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成为可能,并发挥其转录调控作用。结论(1)糖尿病大鼠存在胃部痛觉过敏及后肢痛觉过敏,并分别与各自特异性DRG神经元的敏化有关。(2)NF-κB分别通过调控痛相关基因(cbs和p2x3)的表达,致敏胃特异性及后肢特异性DRG神经元,导致胃部痛觉过敏及后肢痛觉过敏。(3)DNA甲基化参与NF-κB对痛相关基因cbs及p2x3的表达调控。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NF - 魏B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uropathy . ( 2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F - 魏B on gastric pain in diabetic rats . ( 1 ) The expression of NF - 魏B and cbs gene promoter region in diabetic ra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OAA . ( 4 ) The expression of p2x3 gene promoter in hind limb specific DRG of diabetic rats was increased . The expression of P2X3 receptor in hind limb specific DRG of diabetic rats was increased . ( 3 ) The expression of P2X3 receptor in hind limb specific DRG of diabetic rats was increased . ( 3 ) NF - 魏B and P2X3 receptor antagonist A - 317 491 could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P2X3 receptor in hind limb specific DRG of diabetic rats .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7.2;R74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治疗糖尿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J];华夏医学;2001年04期
2 徐祗顺,蒋晓刚,刘海南,傅强,许复郁,刘玉强;1型糖尿病大鼠阴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及意义[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艾智华,孟萍,蔡红卫;糖尿病大鼠血、尿、肾脏内皮素变化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8期
4 李全宏,田泽,蔡同一;南瓜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降糖效果研究[J];营养学报;2003年01期
5 张斌,高鑫;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并发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年05期
6 丁文成;;运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及实施原则[J];贵州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7 梁俊清,丁春华,凌亦凌;糖尿病时肺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陈磊,章新华,聂宏光,金万宝,李金鸣;早期糖尿病大鼠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李红,张哲,翁红雷,阮昱;糖尿病大鼠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10 李洁;赵明;王燕燕;;糖尿病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强;陈秀荣;武兵;;(综述)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科研进展[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2 金满文;韩毅;王妍;陈雷;何婷;沈纪中;辛欣;李先辉;胡燕;;五甲基槲皮素全面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3 周水平;仝小林;;糖尿病阳痿的研究进展[A];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全国第六次中医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黄慧;田浩明;李雄伟;;壳聚糖胰岛素微球在糖尿病大鼠中的降糖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柳刚;关广聚;亓同钢;傅余芹;李学刚;孙云;吴涛;文蓉珠;;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血管紧张素-(1-7)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影响的研究[A];2005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仝小林;刘铜华;陈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20年概况及展望[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祁少海;刘坡;舒斌;谢举临;徐盈斌;黄勇;毛任翔;刘旭盛;;不同深度糖尿病大鼠烫伤模型的制备[A];第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后脏器损害的临床救治论文汇编[C];2007年
9 韩亭亭;苏布德格日乐;胡耀敏;刘伟;;2型糖尿病大鼠在急性炎症状态下的反应能力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陈向芳;刘志民;石勇铨;邹俊杰;汤玮;冯晓云;张贝;张兰予;阳秋良;许娟;岳欣欣;;糖尿病大鼠“内源性损害”的作用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赛珊 梁晓春 潘明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显著改善症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乐羊;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大有可为[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北京协和医院 梁晓春;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4 刘燕玲;肥胖是糖尿病的源头[N];健康报;2006年
5 仝小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论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汪敏;糖尿病皮肤易损元凶找到[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林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 梁晓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艳芳;糖尿病干预不能忽视抗氧化[N];中国食品报;2012年
10 谭小月;糖尿病与肾病关系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雪琴;富钒鹰嘴豆芽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学习记忆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2 罗礼达;温脏扶正驱邪法对2型糖尿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高泓;参芪复方调控糖尿病血管PI3-K/Akt通路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张冬梅;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王宽宇;早期离断配合外用中药药膜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纯;抑制神经酰胺合成对糖尿病大鼠内皮功能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7 郭志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8 宋莉莉;糖尿病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姜兆顺;基于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系统对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10 郝贤;降糖消脂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影响机制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吴迪;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张红霞;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9年
4 侯亚利;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5 袁海泼;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IL-6水平表达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张丽;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程晶;半导体激光联合高压电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邱作成;健脾肾化瘀浊法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9 冯智敏;糖尿病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10 郑淑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1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变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3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7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