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正五聚环蛋白3在缺血性中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3-29 10:51

  本文选题:缺血性中风 切入点:PTX 出处:《神经解剖学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正研究表明脑缺血损伤是一种损伤级联反应,即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释放,梗死区周围去极化,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炎性反应~([1]),其中炎性级联反应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进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脑缺血可诱导多种促炎介质的表达,如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0和黏附分子(ICAM)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的扩散和持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急
[Abstract]:The positive study indicates that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is a kind of injury cascade reaction , that is , the release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 , the depolarization of the periinfarct zone , programmed cell death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 The inflammatory cascade re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 AIS ) . Cerebral ischemia can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various pro - inflammatory mediators , such as cytokines , includ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伪 , IL - 1尾 , IL - 10 and adhesion molecule ( ICAM ) ,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ffusion and persistence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rush

【作者单位】: 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GZK-2015-54)
【分类号】:R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光荣,陈正权,杨霞;缺血性中风63例治疗分析[J];四川中医;2002年03期

2 李国庆,王林静,叶健,武继涛,郑绍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02年04期

3 胡梅芳;辨治缺血性中风48例[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11期

4 赵卫;浅谈中医药在诊治缺血性中风中的优势[J];吉林中医药;2003年03期

5 戴嫣;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及研究概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4期

6 张觉人,杨庆堂;缺血性中风中医药实验研究述要[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1期

7 贾满仓,朱薇;通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8 张青萍;刘泰;;缺血性中风中药治疗研究述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袁威;孙书光;凌云;;68例缺血性中风治护体会[J];国医论坛;2008年03期

10 孙玉清;蹇佳;;自拟安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青萍;刘泰;;缺血性中风中药治疗研究进展[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2 马维斌;王纪彪;;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研究进展[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杜元灏;翟娜;;缺血性中风治疗焦点的思考[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4 祝美珍;;“治未病”思想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指导与运用[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郭福新;徐瑛;孟炎;孙思明;;从毒论治缺血性中风对黄腻舌苔与颈动肪斑块变化相关分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学忠;尹方;苏凯;马界;;缺血性中风防治的切入点[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许康;张苏明;;缺血性中风的证型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冯有丽;李容;邓妍;梁章荣;何明丰;;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死亡时间分析与护理探讨[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9 梁文慧;;偏瘫复原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胡晓洁;宗寿健;王兴臣;;从“化浊”入手浅述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定芳;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郭会军 武继涛 金 杰;郑绍周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蔡定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陈光辉;缺血性中风的三级预防[N];江苏经济报;2000年

5 闫志安;临床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亟待规范[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绍华;防治中风显微镜下有高招[N];健康时报;2004年

7 王小衡;出血性 缺血性中风后果预测[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8 杭兰芳;A型血易患缺血性中风[N];大众卫生报;2004年

9 徐玉梅;心血管病人不可忽视早餐[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忽略早餐:心血管病人大忌[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霖;通阳活血颗粒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证侯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宇文亚;基于虚拟事实因果模型的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疗效评价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3 郑一;脑络舒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高宗桂;川芎嗪干预大鼠缺血性中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盘子健;巨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评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刘振权;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钞建峰;益气活血养阴中药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平平;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徐亚林;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亚低温对大鼠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文娟;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中风关系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卢璐;针刺“v哑五泉”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谢佳宏;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系统评价[D];承德医学院;2015年

4 白艳;不同介入时机对针剌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影响的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吴雪;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影响的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珍;马云枝教授防治缺血性中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7 张艳博;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的临床观察[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8 彭壮;加味旋覆代赭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呃逆症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9 杨振威;高利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祛瘀化痰通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洁丽(KASSYMKYZY ZHANNA);张根明教授防治缺血性中风经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80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80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