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HO-1和HO-2在大鼠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下肝脏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31 20:28

  本文选题:血红素加氧酶- 切入点:血红素加氧酶-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enase,HO)2种同工酶HO-1和HO-2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大鼠的肝脏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4月龄,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只分离出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模型组行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然后将大鼠分别在术后1、7、14、21、28 d处死,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O-1和HO-2的表达,并检测HO的活性变化。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HO-1 mRNA和蛋白水平在术后1 d即有增加,并在第7天达到高峰(P=0.000,P=0.000);伴随着脑血流供应的代偿性恢复,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术后14、21、28 d都逐渐降低,但是和假手术组相比,在术后14 d和21 d时,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这样的变化与HO的活性变化一致(P=0.000)。然而RT-PCR和Western blot发现HO-2 mRNA和蛋白水平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的肝脏中没有变化(P=0.604,P=0.329)。结论:血红素加氧酶和HO-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的肝脏中增加,而HO-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O-1通过增加血红素加氧酶活性保护肝脏免收慢性脑血流关注不足引起的损伤。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heme oxyenase HO-1 and HO-2 in the liver of rats with chronic cerebral blood perfusion insufficiency. Methods: 42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aged 4 months.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 The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was isolated but not ligated in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The model group underwent 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ligation, and then the rats were killed on the 1st day, 14th day, 212th day after operation.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HO-1 and HO-2, respectively, and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Ho activit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ham-operated group, the level of HO-1 mRNA and protein increased 1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expression of HO-1 mRNA and protein in compensatory recovery with cerebral blood flow supply decreased gradually on the 14th day after operation, but compared with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HO-1 mRNA and protein decreased on the 14th and 21st days after ope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the expression of HO-1 mRNA and protein decreased gradually on the 14th and 21st days after ope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on the 7th da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se chang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s in Ho activity. However, RT-PCR and Western blot found no changes in HO-2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the liver of chronic cerebral blood perfusion deficiency. Conclusion: heme oxygenase and HO-1 are not changed. The expression of mRNA and protein increased in the liver of chronic cerebral perfusion deficiency.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HO-2 mRNA and protein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suggesting that HO-1 could protect liver from damage caused b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chronic cerebral blood flow by increasing heme oxygenase activity.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973154) 重庆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STC,2009BB5270) 重庆市教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KJ090301)
【分类号】:R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勇;王拥军;;脑血流储备的临床意义和测定方法[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10期

2 李英杰,陈立平;关于人紧张痛的脑血流研究[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谭英甫;;健康人脑血流和代谢值是多少?[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4年02期

4 修雁;脑血流负荷检查在诊治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年02期

5 郭述苏;;血液粘度和脑血流的关系[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3年05期

6 周立春;刘明勇;;脑血流储备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东医药;2011年20期

7 ;放射性~(133)氙脑血流测定的动物实验(简讯)[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8 王玲;刘俊艳;任士卿;张亚雯;;颈动脉闭塞患者脑血流重新分配与其预后的相关性[J];临床荟萃;2006年18期

9 仲骏;Sagher Oren;;颈髓电刺激参数对脑血流增加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7年07期

10 沈上;关于人紧张痛的脑血流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脊髓刺激增加脑血流的效应,机制和临床应用[A];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勇;杨文伟;孟婕;王凯;丁志华;;光学多普勒层析技术在脑血流测速中的应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3 杨立刚;时芳芳;靳峥;段磊;施永辉;石磊;沈黎炜;任传成;;Laser Speckle观测dMCAO模型梗塞后脑血流的变化[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王霄英;;脑血流分布的灌注成像-技术方法与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时芳芳;杨立刚;靳峥;段磊;施永辉;石磊;沈黎炜;任传成;;运用Laser Doppler观测dMCAO模型梗塞后脑血流的变化[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贾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狼疮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A];全国神经核医学与神经科学新进展研讨会暨核医学科普专家工作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7 王塞岗;;141例~(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分析[A];全国神经核医学与神经科学新进展研讨会暨核医学科普专家工作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8 刘耀华;韩大勇;刘怀垒;叶远柱;赵世光;;抑制血红素加氧酶-1的诱导增强三氧化二砷[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蔡恒;冯国营;刘桂香;;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水肿中的作用及机制[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张宇浩;汪昕;;睾酮对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机制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彭雁;我国专家为颅内外血流巧妙搭桥手术创新技术为国内外临床首创[N];科技日报;2011年

2 万姗姗 记者 王春;转基因“聪明大鼠”学得快记得牢[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倩;NALP1炎症小体在大鼠神经痛及痛情绪中的作用及电针缓解痛情绪作用观察[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志福;脊髓脂氧素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电针镇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李盛杰;非侵入性治疗方式对动脉瘤壁退行性改变影响的基础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余丽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层和海马COX_2/PGI_2/PPARβ通路变化及干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5 周小勤;UC-MSCs通过IL-8促进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建雄;17-AAG在SD大鼠短暂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7 晁秀华;局部应用壳聚糖—磷酸甘油—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凝胶联合静脉导管治疗大鼠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谢光斌;胞浆型凝溶胶蛋白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范丹峰;甲烷对大鼠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10 王斯达;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大鼠模型实验基础及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永杰;大剂量他汀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赵鹏;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益梅;大鼠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海马AP-1与HO-1的表达[D];西南医科大学;2017年

4 樊宇耕;256层螺旋CT脑血流灌注成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4年

5 叶婧;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不同毁损大鼠多巴胺转运蛋白与褪黑素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珠;跑台运动对脑缺血大鼠空间记忆、Ku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7 周涛;TLR4-MyD88信号通路与大鼠远程缺血后适应脑保护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8 梁鹏;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9 季亚成;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血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脑组织Foxp3的表达变化及与NSS评分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周方方;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HIF-1α及HSP70表达的影响[D];成都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692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92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6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