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光化学免缝合技术结合肠衣在坐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4 09:17

  本文选题:周围神经损伤 切入点:光化学反应组织粘合 出处:《蚌埠医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医生比较棘手的疾病,最严重的类型是神经完全断裂,导致其支配区域功能减退、丧失以及持续的病理性疼痛。受损神经再生的速度十分缓慢,并且受损区域与周围组织易形成粘连,预后较差[1]。目前,传统的缝线缝合是治疗神经损伤的主要方法,然而,缝合后神经后期功能恢复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因为,缝合造成了二次损伤,缝线作为异物可引起慢性的炎症,并导致疤痕的形成,影响治疗效果[2]。近年来一种新的免缝合组织粘合技术称为光化学反应组织粘合技术(Photochemical Tissue Bonding,PTB)[3]已经在修复皮肤、血管、跟腱等组织中取得成功。有研究报道PTB技术可以与生物材料协同治疗坐骨神经损伤,其神经再生的情况及后期功能恢复均有显著提高,并且优于单一的PTB技术及缝合法[4]。肠衣(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5]做为新型的生物材料,因其无免疫原性、促进组织增殖分化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的研究。本实验通过肠衣协同PTB以及单一的PTB技术治疗大鼠离断的坐骨神经,以传统的外膜缝合法作为对照,观察并比较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探索一种新的免缝合技术可以用于修复损伤的坐骨神经。研究方法1、离体实验(选取合适的光照剂量):取18条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完全离断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坐骨神经断端用肠衣包裹,覆盖光敏剂RB后分别以25J/cm2、50J/cm2、100J/cm2的532nm波长的激光照射;之后采用张力检测器分别对各组处理后的坐骨神经进行张力值检测,从而比较各组肠衣与神经组织的黏附性。2、在体实验(光化学免缝合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的实验研究):应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4只,制备坐骨神经完全离断的损伤模型后即刻以10-0缝线(缝合组,n=18)外膜缝合、PTB技术(n=18)、PTB技术+肠衣(PTB+肠衣组,n=18)处理离断的坐骨神经。以缝合组作为对照组,术后比较三组动物损伤神经区域粘连、炎性反应和疤痕形成情况;比较S100蛋白的表达;称重腓肠肌并计算比率比较肌肉萎缩的程度;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研究结果1、离体实验:100J/cm2实验组张力值较50J/cm2、25J/cm2实验组高,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0J/cm2实验组与25J/cm2实验组张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体实验:缝合组术后12周可见受损神经与周围广泛粘连,PTB组略轻,PTB+肠衣组未见粘连组织;缝合组术后3天He染色见明显炎性细胞侵润,12周可见明显粘连组织形成;PTB组及PTB+肠衣组炎性反应较轻并且未见粘连组织形成;术后12周免疫组化结果可见三组S100表达均为阳性,但PTB及PTB+肠衣组S100阳性表达面积高于缝合组;术后12周PTB及PTB+肠衣组腓肠肌称重比率高于缝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三组S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12周PTB组SFI高于缝合组(P0.05),PTB+肠衣组SFI高于缝合组及PT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B技术可用于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相比于传统的缝合法,PTB技术可减轻组织粘连、炎症反应及疤痕形成,促进功能的恢复;PTB+肠衣修复效果优于缝合法及单一的PTB技术。
[Abstract]: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s a difficult condition for clinicians . The most serious type is that the nerve is completely broken , which leads to decreased function of innervation , loss of function and persistent pathological pain . The rate of nerve regeneration is very slow , and the damaged area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are easy to form adhesions , and the prognosis is poor . At present , the traditional suture suture is the main method of treating nerve injury , however , the effect of post - suture nerve later function recovery is still unsatisfactory . Because suture causes secondary injury , suture is used as foreign body to cause chronic inflammation , and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scar , which affec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 In recent years , a new adhesive - free tissue adhesion technique called photochemical reaction tissue adhesion has been successful in repairing skin , blood vessels , Achilles tendons , etc .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is technique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biological materials in the treatment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 its nerve regeneration and post - functional recovery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 and superior to a single technique and suture method . In this experiment , the sciatic nerves of rats were treated with 10 - 0 suture ( suture group , n = 18 ) .

【学位授予单位】:蚌埠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忠英;周围神经损伤诊治失误18例分析[J];中医正骨;2002年06期

2 汪瑞东,武从显,汪爱群;综合治疗慢性周围神经损伤[J];河南医药信息;2003年02期

3 顾玉东;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水平[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年01期

4 李志勇,杨象民,王树荣;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年03期

5 顾玉东;周围神经损伤诊治的几个基本问题[J];医学临床研究;2004年05期

6 李文军,顾玉东;周围神经损伤后手部感觉恢复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7 郑林丰;易西南;;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的哲学启示[J];创伤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8 刘小林;;我国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09期

9 颜华;张惠佳;;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8年08期

10 刘恒;曹瑞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周围神经损伤[J];广东医学;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佩君;蒋斌;王美芬;陈凯敏;;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李卓东;苏佳灿;曹烈虎;张春才;;地震中周围神经损伤的野战诊治体会[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晓杰;;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A];吉林省护理学会外科学护理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姜加权;陈金华;;猪周围神经损伤影像技术探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傅炳峨;黄耀添;胡蕴玉;殷琦;;晚期周围神经损伤的退变与再生实验和临床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陈银海;赖蕴珠;姚红华;;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周丰慧;;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陈银海;赖蕴珠;姚红华;;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陈海啸;;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张晓茹;;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11例[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山东青岛 戴源;周围神经损伤早期的康复[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2 张中桥;晚期周围神经损伤有修复价值[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教授 姜玉武;周围神经损伤须及时综合治疗[N];健康报;2008年

4 上海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 翟金萍;周围神经损伤的生物反馈疗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5 整理 马善治 刘渝松;右前臂周围神经损伤案[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朱国旺;使羊周围神经再生8.5厘米[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刘道安;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通讯员 张献怀;神经断了可以移植修复[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飞;神经寄养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和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何纯青;地震后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分级诊治及晚期手术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3 张伟;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佟帅;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杨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桂石;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的动态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7 孙鸿斌;Ca~(2+)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杜旭;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的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殷琦;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肌肉运动终板退变及再生的临床、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

10 薛金伟;钙通道阻滞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瘢痕形成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文冠;新鲜羊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志远;应用iTRAQ技术研究周围神经感觉和运动束Wallerian变性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张栋;基于“活血通络方外洗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4 李翔;光化学免缝合技术结合肠衣在坐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5 王维;颅脑损伤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D];承德医学院;2015年

6 王冠;三种物理方法促进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何纯青;5.12汶川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调查与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8 高杨;微波对实验性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燕荣;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系统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洪梅;针康法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09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709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