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的队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3 18:52

  本文选题:抗磷脂抗体 + 缺血性脑卒中 ; 参考:《苏州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残和致死的第一位原因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3,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更好地了解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必定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改善。根据既往的研究结果,既往卒中史、神经功能缺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心衰等均与缺血性脑卒中病后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残疾有关。尽管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但这些危险因素只能部分的解释缺血性脑卒中的不良结局。最近,有研究报道,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 PLs)可以破坏血脑屏障,并和一些细胞因子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产生神经元毒性,加重缺血脑组织神经损伤,此外,a PLs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关系密切,a PLs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不良预后有关。为了验证a PLs与缺血性脑卒中不良结局的关系,我们在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检测了30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三种a PLs,分析这些抗体与病后14天或出院和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残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在全国26家医院纳入了4071例(2038例降压组,2033例对照组)发病48小时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3013例患者检测了a PLs并被纳入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由各家合作医院的经培训并考察合格的神经科医生或护士运用统一的方法和问卷进行收集,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因素、疾病用药史、体格检查资料、影像学资料、卒中严重程度、住院期间治疗措施和常规的血液学检查资料。研究对象在用药前,采集空腹静脉血,冻存血清标本。所有研究对象的a PLs均在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心实验室检测。共检测了三种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任一抗体阳性即诊断为a PLs阳性。本研究分别在病后14天或出院时和3个月时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的随访观察,记录结局事件发生情况。主要研究结局为死亡和残疾的复合结局,残疾程度用m RS评分来评价,死亡和残疾复合结局定义为m RS≥3。次要研究结局为心血管事件,包括致死性和非致死性的再发卒中、心肌梗死、肺栓塞、心衰和外周血管病。此外,本研究在分析时还定义了总的复合结局,即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残疾的复合结局。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 PLs与缺血性脑卒中不良结局的关系。在分析时,我们调整了年龄、性别、入院NIHSS评分、发病到入院时间、吸烟、饮酒、缺血性脑卒中亚型、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和冠心病史,以排除这些因素对a PLs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的影响。此外,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方法,比较了a PLs阳性组和a PLs阴性组缺血性脑卒中病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复合结局的累积发病率,组间(随访时间-事件发生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为了排除冠心病史、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和抗凝治疗对结果的潜在影响,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在30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检测到693例a PLs阳性,a PLs阳性率为23.00%。在病后14天或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和残疾复合结局1022例(33.92%)。期间次要研究结局发生率为死亡28例(0.93%)、心血管事件18例(0.60%)、心衰7例(0.23%)、肺栓塞9例(0.30%)、心肌梗死3例(0.10%)。研究对象病后14天或住院期间有1030例患者发生总的复合结局,发生率为34.19%,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复合结局发生率为1.43%。无论调整前还是调整后,均未发现a PLs阳性组与阴性组死亡和残疾复合结局发生风险有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也未发现两组病后14天或出院时m R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352)。调整前,a PLs阳性组死亡(OR,95%CI:2.94,1.40-6.21)、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复合结局(OR,95%CI:2.45,1.33-4.52)、肺栓塞(OR,95%CI:4.10,1.10-15.29)发生风险显著高于a PLs阴性组,多因素调整后,a PLs阳性组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复合结局以及肺栓塞发生风险仍显著增加,分别是a PLs阴性组的2.15倍(P=0.024)和4.97倍(P=0.019)。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接受抗凝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与a PLs阴性组相比,a PLs阳性组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复合结局发生风险增加了9倍(OR,95%CI:10.01,2.49-40.13)、肺栓塞发生风险增加了6倍(OR,95%CI:7.20,1.08-48.01),而在未接受抗凝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 PLs阳性组任何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与a PLs阴性组均无显著差异(所有P0.05)。在病后3个月随访时有15例患者失访,有2998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9.5%。仅对完成随访的29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在病后3个月内有751例发生死亡和残疾的复合结局,发生率为25.04%;病后3个月内次要研究结局发生情况为死亡83例(2.77%)和心血管事件102例(3.40%);心血管事件包括再发卒中54例(1.80%)、心衰35例(1.17%)、肺栓塞9例(0.33%)、心肌梗死5例(0.17%)。病后3个月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复合结局发生率为4.83%,总的复合结局发生率为25.94%。a PLs阳性显著增加了病后3个月时死亡和残疾复合结局发生风险,多因素调整后,a PLs阳性组死亡和残疾复合结局发生风险是a PLs阴性组的1.28倍(P=0.035)。多因素调整后,未发现a PLs阳性组与阴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进一步分析不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时发现,a PLs阳性显著增加了心衰和肺栓塞发生风险,肺栓塞风险是a PLs阴性组的4.44倍(P=0.028),而心衰发生风险是a PLs阴性组的2.00倍(P=0.050)。此外,a PLs阳性组病后3个月内随访天数-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复合结局发生风险显著高于a PLs阴性组(Log-rank test,P=0.01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接受抗凝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与a PLs阴性组相比,a PLs阳性组病后3个月内心衰发生风险增加了3.62倍(OR,95%CI:4.62,1.26-16.96)、肺栓塞发生风险增加了6.19倍(OR,95%CI:7.19,1.08-47.96),而在未接受抗凝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 PLs阳性组任何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与a PLs阴性组均无显著差异(所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 PLs阴性者相比,a PL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后14天内或住院期间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复合结局以及肺栓塞发生风险显著增加;a PL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后3个月内死亡和残疾复合结局、心衰、肺栓塞以及总的复合结局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实施a PLs的检测并对a PLs阳性的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落实二级预防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艳琴;牛小媛;琚小红;王利军;李雷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磷脂抗体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年06期

2 马金栋,张言镇,李世荣,郎晓东,冯剑;抗心磷脂抗体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1745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745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3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