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19例
本文选题:补阳还五汤 + 脑梗死 ; 参考:《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23期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就诊的脑梗死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补阳还五汤,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和恢复时间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的患者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的患者2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8.42%。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P=0.036)。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4,P0.001);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0,P0.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好,有效缩短了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和恢复时间。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irty-eight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August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The clinical effect,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recovery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5 cases of basic recovery, 8 cases of remarkable effect, 5 cases of effective, 1 case of ineffectiveness, and 94.74%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2 cases were basically cured, 3 cases were effective, 8 cases were effective, 6 cases were in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8.42.2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 2 = 24.378). The time of symptom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is mo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shortens the time of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recovery.
【作者单位】: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急诊科;
【分类号】:R74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玉萍;;421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统计分析[J];吉林医学;2009年11期
2 伍彩虹,代艳伟;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脑梗死误诊一例临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6期
3 潘永进;脑梗死临床不良演变的不确定性与治疗[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刘庆宪,宋永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脑梗死患者免疫调控机制的影响[J];循证医学;2002年01期
5 孟宜良 ,金杨 ,赵荣荃 ,顾柏林 ,叶颖峰 ,宣海仙;大面积脑梗死的超早期诊断体会[J];临床医学;2003年12期
6 尹伟,王伟,张军莉;大面积脑梗死20例临床特点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胡秀萍;李梅;李成乔;;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高建国,周农,翟金霞;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9 王广晖,崔润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大面积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05年03期
10 李大胜;李坤成;;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文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刘庆宪;宋永建;;血清TGF-β_1对脑梗死患者免疫调控机制的影响[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韩丽雅;黄向东;管朝红;陈卫东;;伴有心房纤颤的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52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樊小农;魏媛媛;王舒;石学敏;;人中穴干预MCAO大鼠脑梗死面积的特异性效应及针刺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5 丁小灵;李淮玉;;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吕欣欣;张瑞雪;唐吉友;;ERK_(1/2)与ROCK对脑梗死后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7 邱伟庆;李新;王纪佐;;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的表达及其与脑梗死相互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徐素琴;;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和疗效观察[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姚晓黎 张成 卢锡林;中山大学研究显示:可用参芪液诱导hMSCs治疗脑梗死[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勋刚;缺血预适应后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浓度的动态变化[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2 赖天宝;VEGF基因转染MSCs移植对脑梗死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海涛;益消复瘫汤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妮;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的非调脂疗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程;ADIPOQ基因相关蛋白脂联素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瑞;OSAHS脑梗死患者血清HIF-1和Ngb水平及对决策障碍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孙艳;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区BDNF及CREB表达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梁静;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597G/A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9年
6 刘存杰;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D];华北煤炭医学院;2008年
7 陈研修;左心室结构功能异常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8 石娜;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蔡月明;纤维蛋白原Bβ启动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关联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王钟秀;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77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87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