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吸烟状态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04 18:00

  本文选题:缺血性卒中 + 吸烟 ; 参考:《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吸烟状态是否会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氯吡格雷疗效产生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0月首次发病的急性非心源性栓塞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202例,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连续服用氯吡格雷每日75 mg,5 d后,抽取外周静脉血,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率。结果与非吸烟组相比,吸烟组患者氯吡格雷诱导的二磷酸腺苷抑制率更高(55.29%±25.92%vs 53.25%±27.02%,P=0.589),出现氯吡格雷反应低下(二磷酸腺苷抑制率30%)的患者比例更低(15.8%vs 19.5%,P=0.4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心源性栓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吸烟有提高氯吡格雷反应性,增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趋势。但吸烟者中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反应的变异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moking on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by thromboelastography. Methods 202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acute non-cardiac embolism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4 who were treated with clopidogrel were divided into smoking group and non-smoking group. After taking clopidogrel 75 mg / d for 5 days,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was extracted and the platelet inhibition rate of clopidogrel was measured by thromboelastography.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n-smoking group, the inhibition rate of adenosine diphosphate induced by clopidogrel in smok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smoking group. The inhibition rate of adenosine diphosphate induced by clopidogrel was 55.29% 卤25.92%vs 53.25% 卤27.02% 卤0.589%,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low clopidogrel reaction (adenosine diphosphate inhibition rate 30)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n-smoking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smoking has a tendency to increase clopidogrel reactivity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cardiac embolism ischemic stroke. However, the variability of platelet reaction in smokers after clopidogrel treatment remains to be further studied.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北京市科协金桥工程种子资金A类项目(ZZ15002)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英秀;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抗栓和抗高血压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2 刘鸣;研究硕果累累 临床有证可循——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大有可为[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5期

3 张仁良,刘新峰;2002年缺血性卒中研究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4 袁恩庆,王馥;如何预防缺血性卒中[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5 曲东锋;消极情绪可触发缺血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12期

6 文诗广;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7 国红;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8 国红;缺血性卒中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9 宿英英;;如何评估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的效果[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2期

10 李宏建;男性饮酒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森;吴波;孔繁一;郝子龙;陶文丹;王德任;刘鸣;;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久伟;邹丽萍;;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10年后追踪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王为珍;祝茗;郑茜;赵永波;;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见文;何俊瑛;高玉林;李震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许予明;;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河南省卫生部脑卒中及高危人群内科诊治技术培训班暨国际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脑卒中诊断与防治新进展》资料汇编[C];2012年

7 王翠兰;苗萌;;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朋;周成业;张莹;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江静雯;刘建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与缺血性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周盛年;;解读《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赵晶晶;左心房异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缺血性卒中治疗定下“双20”目标[N];健康报;2012年

3 陈小芦;走近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时间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中匈合作研究缺血性卒中药物[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靖九江;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刘飞;《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N];科技日报;2013年

7 董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 抗栓研究方兴未艾[N];健康报;2006年

8 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王拥军邋博士 郑华光;哪些药物能防治卒中[N];健康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裘炯华;我国卒中管理现状:他汀类应用不理想[N];医药经济报;2013年

10 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张微微;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绍鹏;血清尿酸和GLUT-9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魏海萍;cPKCγ通过Akt-mTOR通路调制神经元自噬减轻缺血性卒中鼠脑损伤[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3 唐小平;综合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风险[D];南昌大学;2016年

4 马永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和V279F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宁;预测缺血性卒中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危险评分在中国病人中的外部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潘旭东;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8 马英;缺血性卒中住院时间预测因子暨与CD40-1C/T遗传多态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9 詹奕红;CELS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姝雅;伴房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文;脑心通胶囊对CYP2C19*2、*3型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卒中复发的预防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文娟;缺血性卒中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吕琦;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有仙;后循环首次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周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及短期预后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高涛;血压对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吕慧慧;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观察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8 杨恋;转录因子EGR1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臧雪风;HDAC在缺血性卒中大脑皮层的表达及其选择性抑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张文静;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房颤的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78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978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9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