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丁苯酞对缺血脑组织RGMa表达及轴索损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06 01:04

  本文选题:丁苯酞 + 脑缺血 ; 参考:《放射学实践》2017年10期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损伤后缺血脑组织排斥导向分子(RGMa)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生理盐水组,丁苯酞干预组。选取缺血后1h、3h、6h、12h、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织化学观察RGMa的表达情况。结果:MCAO模型组、生理盐水组、丁苯酞组的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mNSS)均高于假手术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mNSS评分越高;在缺血后3h、6h、12h、24h时,丁苯酞组的mNSS评分较MCAO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大鼠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区的RGMa蛋白阳性表达均有所增加,呈棕黄色染色。局灶性脑缺血后RGMa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在12h表达量最多;丁苯酞组在相应时间点的RGMa蛋白的表达较MCAO模型组有所降低,在6h、12h、24h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可减少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缺血脑组织的RGMa的表达,从而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typhthalide on the expression of rejection oriented molecule (RGMa) in ischemic brain tissue after ischemic brain injury. Methods 120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ion group, MCAO model group, normal saline group and butyrophthalid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nerve function score and the expression of RGMa were observ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in 1 hour, 3 h, 6 h and 12 h and 24 h after ischemia. Results the modified neural function scores in the MCAO model group, normal saline group and butyphthalid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the higher the score was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ime, the lower the mNSS score in the butyphthalide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MCAO model group at 3 h, 6 h, 12 h and 24 h after ischemia.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P0.05-MCAO model group and in the saline group. After ischemia,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RGMa protein increas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nd showed brown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RGMa protein increased gradually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the expression of RGMa protein in butyphthalide group at the corresponding time point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CAO mode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time point of 6 h and 12 h and 24 h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the expression of RGMa protein in butyphthalid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CAO model group. Conclusion: butyphthalide can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RGMa in ischemic brain tissue of rats with ischemic brain injury, thus exerting neuroprotective effect.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
【基金】: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404823)
【分类号】:R74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宏元;;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年06期

2 薛丽霞;张进;;丁苯酞添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年06期

3 王冰;吕关健;;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08期

4 魏立平;李文波;张耀慧;何玉清;;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1期

5 梁江红;;丁苯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保护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6 应忠明;;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年03期

7 陈威;易佳;;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02期

8 李和平;吴丽娥;;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保护机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6期

9 董治燕;郭改艳;;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2期

10 徐长水;徐军;臧卫周;宋云晔;李学;李燕;;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孔双艳;李其富;羊洁;何俐;;丁苯酞对脑缺血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佳;吴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宁文婧;杜业亮;;丁苯酞对脑缺血大鼠AQP9mRNA表达的影响[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4 章玉坤;;丁苯酞联合乌司他丁等预防治疗结脑血管相关性脑损害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伊龙 秦海强 陈盼;面对卒中负担 学界在行动[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平;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HGF表达、认知功能及脑灌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2 张新勇;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潇;RGMa特异性RNAi转染前后对大鼠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调控的MR评价[D];郑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瑶;丁苯酞通过抗凋亡作用而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神经损害[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孟然;丁苯酞通过PGC-1α/Nrf2通路发挥对多发性硬化小鼠神经系统线粒体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敬;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VEGF水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月;HO-1、SOD2和Mfn2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表达及丁苯酞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付子娟;超早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素晨;丁苯酞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7 胡杰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8 张瑞丹;丁苯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Na+/K+ATPase、ERK1/2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纪海茹;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5年

10 刘凌云;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BDNF、VEGF、bFGF水平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84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984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5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