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本文选题:丁苯酞 + 舍曲林 ; 参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24期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IPSD)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IPS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心理治疗及口服舍曲林抗抑郁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软胶囊,疗程12 w,评价丁苯酞联合舍曲林对IPSD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对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连续治疗4、8、12 w时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丁苯酞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时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12 w时丁苯酞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连续治疗4、8、12 w时两组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且丁苯酞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舍曲林可明显改善IPSD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降低IL-6、TNF-α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utyphthalide soft capsule combined with sertraline on IPSDs and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IPS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utyphthalide group (n = 40) and control group (n = 40).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basic treatment, psychotherapy and oral sertraline antidepressant therapy. Butyphthalid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typhthalide soft capsul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butyphthalide combined with sertraline on depression,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and interleukin-6,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伪 in patients with IPSD. Results the scores of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t the 12th week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and in the butyphthalid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mprovement proces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jury was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at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0.05), the effect of butyphthalid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t 812 weeks, and the content of IL-6 TNF- 伪 in two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812 week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and the degree of decrease in butyphthalid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Buphthalide soft capsule combined with sertral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and decrease the level of IL-6 TNF- 伪 in patients with IPSD.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综合科;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宏元;;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年06期
2 薛丽霞;张进;;丁苯酞添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年06期
3 王冰;吕关健;;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08期
4 魏立平;李文波;张耀慧;何玉清;;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1期
5 梁江红;;丁苯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保护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6 应忠明;;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年03期
7 陈威;易佳;;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02期
8 李和平;吴丽娥;;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保护机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6期
9 董治燕;郭改艳;;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2期
10 徐长水;徐军;臧卫周;宋云晔;李学;李燕;;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双艳;李其富;羊洁;何俐;;丁苯酞对脑缺血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佳;吴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宁文婧;杜业亮;;丁苯酞对脑缺血大鼠AQP9mRNA表达的影响[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4 章玉坤;;丁苯酞联合乌司他丁等预防治疗结脑血管相关性脑损害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白亮;;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存在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石娟;孔德磊;马跃文;王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HGF表达、认知功能及脑灌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2 张新勇;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3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6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8 柏盈盈;内皮祖细胞和p38 MAPK抑制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9 孟冲;关于CYP4F2基因rs2108622位点多态性不同遗传模式下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meta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10 朱晓岩;miRNAs、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瑶;丁苯酞通过抗凋亡作用而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神经损害[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孟然;丁苯酞通过PGC-1α/Nrf2通路发挥对多发性硬化小鼠神经系统线粒体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敬;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VEGF水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月;HO-1、SOD2和Mfn2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表达及丁苯酞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付子娟;超早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素晨;丁苯酞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7 胡杰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8 张瑞丹;丁苯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Na+/K+ATPase、ERK1/2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纪海茹;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5年
10 刘凌云;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BDNF、VEGF、bFGF水平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22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02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