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大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脑白质疏松的相关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5 08:38

  本文选题:大动脉粥样硬化 + 脑白质疏松 ; 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以往认为,脑白质疏松为颅内小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脑白质疏松与大动脉粥样硬化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相互联系。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目前尚存争议。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通过分析脑白质疏松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的分布特点,研究其病变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负荷、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部位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脑白质疏松的分布情况及严重程度,探索大动脉狭窄患者前向血流及侧枝循环对脑白质疏松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选自2011/1至2016/6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按照有无脑白质疏松、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分组,分别比较不同程度的侧脑室旁白质疏松、深部白质疏松患者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负荷、梗死类型、大血管狭窄部位及是否双侧病变等的差异;第二部分:选取自2015/9至2016/10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经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单侧/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依据改良Scheltens评分评价不同部位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分别以mTICI分级及ASITN/SIR分级评价患者的前向血流及侧枝循环情况,分析不同部位脑白质疏松程度与前向血流及侧枝循环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PVH组中,性别、高血压病史、既往卒中史、血清白蛋白及胱抑素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01),在DWMH组中,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饮酒史、血清白蛋白、甘油三脂及胱抑素C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既往卒中史是P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P0.001),仅年龄是DWM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高血压分级(P=0.038)、起病年龄(P0.001)与PV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起病年龄45-65岁组患者中,高血压病程越长,白质病变越重(P=0.004);无论是颅内大动脉狭窄的部位、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类型,还是单侧或双侧病变,均不是PVH及DWMH的影响因素(P0.05)。第二部分:45支病变血管中,合并高血压病史者PVH程度较无高血压病史者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者在WML及DWMH上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及闭塞患者WML、PVH及DWMH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 33例单侧MCA狭窄患者中,狭窄侧WML程度较对侧更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45支病变血管中,在各个脑区,前向血流越差,WML病变程度反而越轻,但仅DWMH及深部额叶两个区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5支病变血管中,不同侧枝循环间各脑区WML程度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第一部分:(1) WML与大血管狭窄部位、是否同时累及双侧血管以及梗死类型无明显相关;(2) WML的影响因素仍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病史、既往卒中史,而DWMH的独立危险因素仅为年龄。(3)高血压对于PVH的影响与其严重程度及病变时长有关,高血压分级越高,WVH越重。在中年起病的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病程越长,PVH损伤越重。第二部分:(1)前向血流程度不是WML的危险因素,而可能是其保护因素;(2)侧枝循环程度对WML分布及程度并无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cerebral white mass and the severity of cerebral white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WML and DWMH ( P = 0.004 ) .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WML and DWMH ( P0.05 ) . ( 3 ) The higher the effect of hypertension on PVH , the higher the severity of hypertens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lesion , the higher the grade of hypertension , the more severe the WVH . The longer the course of hypertension , the more severe the injury of PVH . The second part : ( 1 ) The degree of anterior blood flow is not the risk factor of WML , but may be its protective factor ; ( 2 ) The degree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has no effect on WML distribution and degree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彦丽,徐雪勤,刘舒萌;脑白质疏松老年人的血液流变特性观察[J];临床荟萃;2001年12期

2 郑文明;脑白质疏松324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3年08期

3 郭秀凤;李运刚;李化勇;夏英凯;;脑白质疏松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因子的变化[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年04期

4 王洪萍;闫福岭;;无残障老年人脑白质疏松与脑萎缩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5期

5 黄红莉;王磊;郑华;;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的临床和影像特征[J];临床军医杂志;2010年06期

6 孟秀君;林巧;田野;崔晔;任玉峰;胥丽霞;候华;;脑白质疏松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年02期

7 吴艳梅;吴丹红;吴利忠;黄登笑;孙玲;李忠诚;杨淼;穆怀典;;血脂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10期

8 K.M.Welker;R.O.De Jesus;R.E.Watson;M.M.Machulda;C.R.Jack;朱珊;;关于脑白质疏松老年人语言激活于功能MRI上的改变情况的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年06期

9 李义召,刘爱芬,迟兆福,,郭洪志,韩丹春,李大年,崔元孝;脑白质疏松[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年01期

10 颜志平,张雪林;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顺天;;脑白质疏松的临床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运刚;贾汇刚;夏英凯;;脑白质疏松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3 孙东霞;许晶;张大伟;;脑白质疏松患者伴随情绪情感障碍特点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袁建清;余海;;脑白质疏松及其发病机制(文献综述)[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晓娟;秦秀燕;;脑白质疏松伴发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肖祖峰;余海;;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血脑屏障/神经血管单元[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媛;刘芳;;血压昼夜节律与脑白质疏松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A];贵州省第六届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张大伟;许晶;孙东霞;;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洪萍;闫福岭;;无残障老年人头颅MRI脑白质疏松对认知功能和步态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东平;胡长林;;脑白质疏松与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匡远深;糖代谢异常可引发脑白质疏松症[N];健康报;2010年

2 朱旭东;大脑被蛀易痴呆[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记者 朱旭东;大脑也会疏松引发老年痴呆[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勇华;脑白质疏松(白质损伤)的小血管病理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2 张雪宁;正常老年脑及脑白质疏松脑白质结构的DT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娜;大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脑白质疏松的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

2 王齐;血脂水平与脑白质疏松关系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孙文昊;脑白质疏松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红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骆静连;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相关性的探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6 王琳;基于多模式核磁发现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白质改变的相关因素[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7 束芬芬;脑白质疏松患者情绪记忆的初步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8 冯园;高压氧对脑白质疏松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9 金夕雅;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晏丽苹;脑白质疏松与眼底血管病变的相关性[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99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099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f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