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参芎通脉颗粒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1-03-06 13:23
  背景脑梗死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及致死率的特点。依据指南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复发率仍较高,且消化道不良反应达20%以上。致使近年来有相当多的患者寻求中医药治疗,目前中医药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已取得有一定疗效,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前景宽阔。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参芎通脉颗粒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梗死后二级预防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收集2013.6-2014.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相应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参芎通脉颗粒与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纯加用阿司匹林组治疗。其中参芎通脉颗粒服用3月、阿司匹林服用1年。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治疗1月和3月后两组患者SSS量表评分及BI量表评分变化,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并且对试验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其脑出血和再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1.入组情况:所有入组病例均符合纳入条件。按照试验方案,入组病例72例(两组各36例),其中因合用影响疗效的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和失访共脱落7例,实际完成病例65例(治疗组33例),脱落率为9.72%。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治疗前两组SSS量表积分和BI量表积分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SSS量表积分:治疗1、3月后,两组SSS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积分增长较明显。经T检验治疗1月、3月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改良Barthel指数(BI)量表积分:治疗1、3月后,两组BI积分中处于中度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数量均减少,且治疗组患者数量减少较明显。经卡方检验治疗1月、3月后两组中度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人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脑梗死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为3.03%,对照组复发率为12.5%,参芎通脉颗粒有降低脑梗死复发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的发病率在随访期间未发现。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通脉颗粒能够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减少脑梗死复发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其未增加消化道不良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入选标准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
            2.1.2 脑梗死复发的诊断标准
            2.1.3 中医对卒中的诊断标准
            2.1.4 中医中风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
        2.2 试验病例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脱落病例标准
            2.2.4 剔除/脱落病例的管理办法
            2.2.5 中止试验标准
            2.2.6 终点事件
    3. 临床试验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治疗方案
            3.2.1 试验用药
            3.2.2 药品来源
            3.2.3 给药方案
            3.2.4 两组用药疗程
            3.2.5 基础治疗
    4. 资料收集
    5. 试验观测指标
        5.1 疗效性观测指标
        5.2 安全性指标
    6. 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
        6.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6.2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技术路线图
    8. 统计方法
    9. 研究结论
        9.1 入组情况
        9.2 治疗前两组基线情况和可比性分析
        9.3 两组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
        9.4 改良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
        9.5 1年后患者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率
        9.6 两组患者消化道不良事件
    10. 讨论
        10.1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10.2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认识
            10.2.1 流行病学调查
            10.2.2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10.3 参芎通脉颗粒组方特点
            10.3.1 黄芪
            10.3.2 川穹
            10.3.3 丹参
        10.4 参芎通脉颗粒早期研究
        10.5 本试验结论讨论
            10.5.1 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
            10.5.2 试验分组情况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 问题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995年《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附录2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
    附录3 (SSS)卒中量表
    附录4 (BI)指数量表
    附件5: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丽华,方向平;脑梗死148例临床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年03期

2 卢昌懿;再发脑梗死患者22例相关因素浅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3期

3 张素平,刘玉华,何锐,黄如训;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6期

4 曾秀月,谢佩卿,薛志坚,蔡叶艳;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其效果[J];广东医学;2004年08期

5 刘斌,石秋艳,李玉荣,张晋霞,宁树成,伊红丽,刘昊,陈桂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年11期

6 刘乐喜,刘远洪,葛晓航,梁金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4年28期

7 郑凯,张苏明;老年脑梗死复发的预防[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4年04期

8 夏斌,李莉,赵忠新,赵瑛,周晖,邵福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脑梗死复发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18期

9 刘斌,李海涛,李玉荣,张晋霞,刘昊,李世英;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特点分析[J];临床荟萃;2005年03期

10 王丽萍,朱红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军;饮茶对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姚丽娜;急性首次脑梗死后焦虑、抑郁障碍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汪亚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脑梗死病例特点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秀兰;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与不同类型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5 邬剑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脑梗死的发病趋势[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艳丽;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董智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4年

8 韩冰;脑梗死复发与血清脂联素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袁晓阳;影响脑梗死预后的血清标志物组合的研究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10 旷文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干预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116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116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8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