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及3个月死亡预测因素

发布时间:2018-08-09 19:37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其3个月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基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卒中登记数据库,前瞻性登记2004—2008年间缺血性卒中患者,详细记录其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数据。卒中发病后90 d采用电话或问卷调查形式随访患者本人或家属,记录所有预后、临床事件及其发生时间,临床事件包括死亡、卒中复发、其他并发症等。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对可能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83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随访时死亡233例,病死率为12.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19,95%CI 1.004~1.034)、房颤史(OR 1.944,95%CI 1.219~3.098)、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OR 6.253,95%CI 4.315~9.061)、肺部感染(OR 4.109,95%CI 2.841~5.944)、消化道出血(OR 4.245,95%CI 2.086~8.639)是缺血性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房颤史、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是卒中后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3-month death. Methods: based on the stroke registration database of Nan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from 2004 to 2008 were prospectively registered. The demographic dat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boratory results were recorded in detai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telephone or questionnaire 90 days after stroke to record all prognosis, clinical events and their occurrence time, clinical events including death, stroke recurrence, other complications and so on. A modified Rankin scale (m R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possible risk factors for death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a total of 1 835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233 patients died after 3 months follow-up. The mortality was 12. 7%.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OR 1.01995 CI 1.0041.034), 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R 1.94495 CI 1.2193.098), moderate and sever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OR 6.253 卤95CI 4.3159.061), pulmonary infection (OR 4.10995CI 2.841t5.944) and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OR 4.24595 CI 2.0868.639)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ischemic stroke death (P0.05). Conclusion: age, 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moderate and sever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ath 3 months after stroke.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药学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门诊办公室;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面上项目(2013NJMU072);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2010NJMUZ038) 南京市卫生局杰出青年基金(JQX12008)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晓风;;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四川医学;2012年01期

2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蓉芸;倪斐琳;孙秋华;;基于缺血预适应理论的气压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年10期

2 曹洪涛;;穴位注射合清热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后呃逆[J];光明中医;2017年06期

3 谢江波;张婷婷;刘涛;;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年03期

4 潘璐;谢小华;谭薇;李丹卉;朱晨茜;张继文;董霞;黄文龙;陈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7年09期

5 刘红艳;;针刺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02期

6 张晓敏;朱美红;曾明;;吞咽-摄食管理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7年03期

7 张超;;Brunnstrom分级取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03期

8 杨波;丁文学;陶本章;尚爱加;;控制性减压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防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对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7年03期

9 高丹丹;李洋;马青峰;李斗;狄奎义;吉训明;;北京某三甲医院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卒中患者治疗延误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03期

10 费琳;王永红;;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值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敏,王荪;缺血性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及临床决定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2期

2 韦英秀;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抗栓和抗高血压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3 刘鸣;研究硕果累累 临床有证可循——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大有可为[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5期

4 张仁良,刘新峰;2002年缺血性卒中研究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5 袁恩庆,王馥;如何预防缺血性卒中[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6 曲东锋;消极情绪可触发缺血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12期

7 文诗广;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8 国红;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9 国红;缺血性卒中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10 宿英英;;如何评估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的效果[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森;吴波;孔繁一;郝子龙;陶文丹;王德任;刘鸣;;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久伟;邹丽萍;;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10年后追踪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王为珍;祝茗;郑茜;赵永波;;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见文;何俊瑛;高玉林;李震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许予明;;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河南省卫生部脑卒中及高危人群内科诊治技术培训班暨国际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脑卒中诊断与防治新进展》资料汇编[C];2012年

7 王翠兰;苗萌;;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朋;周成业;张莹;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江静雯;刘建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与缺血性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周盛年;;解读《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赵晶晶;左心房异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缺血性卒中治疗定下“双20”目标[N];健康报;2012年

3 陈小芦;走近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时间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中匈合作研究缺血性卒中药物[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靖九江;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刘飞;《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N];科技日报;2013年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玉华 艾克拜尔;步长脑心通胶囊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研究[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董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 抗栓研究方兴未艾[N];健康报;2006年

9 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王拥军邋博士 郑华光;哪些药物能防治卒中[N];健康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裘炯华;我国卒中管理现状:他汀类应用不理想[N];医药经济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绍鹏;血清尿酸和GLUT-9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旺姗;缺血性卒中后DAPK1死亡信号介导突触损伤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魏海萍;cPKCγ通过Akt-mTOR通路调制神经元自噬减轻缺血性卒中鼠脑损伤[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4 唐小平;综合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风险[D];南昌大学;2016年

5 马永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和V279F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宁;预测缺血性卒中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危险评分在中国病人中的外部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潘旭东;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马英;缺血性卒中住院时间预测因子暨与CD40-1C/T遗传多态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詹奕红;CELS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文;脑心通胶囊对CYP2C19*2、*3型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卒中复发的预防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文娟;缺血性卒中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吕琦;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有仙;后循环首次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周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及短期预后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高涛;血压对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吕慧慧;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观察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8 杨恋;转录因子EGR1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臧雪风;HDAC在缺血性卒中大脑皮层的表达及其选择性抑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张文静;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房颤的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75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175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