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 Wilson病(Wilson Disease, WD),又称肝豆状核变性病(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 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ATP7B基因是其致病基因。WD患者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的跨膜转运障碍,使得过量的铜离子在肝脏、脑、角膜等组织脏器沉积,临床出现肝硬化、神经或(及)精神症状、角膜K-F环等症状体征。 研究资料表明,WD基因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其突变位点众多,目前已在各外显子发现超过600种形式的基因突变或多态,且多为复合杂合突变,常见突变形式少见,多为罕见突变,在不同种族、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域中的突变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获得不同种族、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域WD基因突变谱研究结果,是开展临床实用化WD基因诊断的前提条件。 虽然目前国内有多个关于中国人WD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但这些研究的入组病例数偏少,鲜有超过100例以上的较大样本的研究报道,更缺乏大样本的中国人WD基因突变谱的系统性研究资料。近年来,随着MassArray等高通量且费用相对低廉的基因检测技术的涌现,使得进行大样本WD基因突变谱的系统研究成为可能。 本研究基于WD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在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资助下,应用高通量的PCR-MassArray检测平台开展了大样本中国人WD患者的基因突变谱研究,在此基础上收集被检测的WD患者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研究资料,研究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中国人WD基因的突变特征,并尝试探讨WD患者常见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目的 1.采用PCR-MassArray技术检测大样本的中国人WD患者ATP7B基因的突变,明确中国人的WD基因突变谱。 2.进行基于大样本WD基因突变谱的中国人ATP7B基因不同地域的突变特征研究。 3.探讨WD患者常见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方法 以2008年~2013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W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姓名、性别、年龄、病程、首发症状等临床资料及其中医证型资料,收集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MassArray分析方法对上述患者进行ATP7B基因突变位点检测,明确中国人WD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分析中国人ATP7B基因的突变规律和特征,尝试探讨WD患者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结果 1. WD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1)本研究共收集了2008~2013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病例共1216例,共有800个不同的家系,部分病例来自同一家系,男性756例,女性460例,发病年龄1~57岁,平均14.30士7.26岁,病程0.1~36年,平均6.99士5.86年,汉族1208例,回族2例,满族4例,蒙古族1例,维吾尔族1例,来自安徽(290例),江苏(111例),浙江(107例),河南(105例),山东(101例),江西(80例)等省份。 (2)以黄疸、腹水等肝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有409例,以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等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有609例,以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骨关节系统等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有198例。 (3)以锥体外系症状起病,或病程中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且肝症状不明显或较轻的脑型患者588例;以食欲不振、黄疸、腹水或脾功能亢进等肝脏损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肝型患者447例;肝脏症状与神经症状同为本病的主要特征,,可同时合并其他内脏损害的脑-内脏型患者150例;还有31例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归于亚临床患者 (4)对278例典型病例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四诊合参,分为下五型:肝肾阴虚型患者106例;气血两亏型患者62例;湿热内蕴型患者102例;痰蒙清窍型患者6例;痰火扰心型患者2例。 2. WD患者ATP7B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 (1)1216例患者共检出59种位于ATP7B基因外显子的突变,3个位于内含子区域的突变。其中第8外显子p.Arg778Leu突变和第13外显子p.Pro992Leu的突变频率最高,分别是32.32%和18.54%;而第16外显子p.Ile1148Thr突变、第12外显子p.Arg919Gly突变、第18外显子p.Asn1270Ser突变、第17外显子p.Val1216Met突变、第8外显子p.Met769Hisfs*26突变、第13外显子p.Ser975Tyr突变、第12外显子p.Thr935Met突变等各突变频率分别是1.81%、1.77%、1.60%、1.60%、1.52%、1.44%、1.07%。其余的突变位点突变频率均小于1%,有1例患者第14号外显子检出p.His1069Gln错义突变(该突变为欧美人群的突变热点)。 (2)1216例患者ATP7B基因第8、13、12、16和第18号外显子突变的频率分别为34.58%、21.30%、3.42%、3.20%和3.12%。位于跨膜区(第7、8、12、13、19、20外显子)的突变率为60.49%,ATP酶功能区(第10~11、14~18外显子)的突变率为11.19%,铜离子结合区(第2~3、5外显子)的突变率为2.43%。 (3)1216例患者中,汉族人群有1208例,突变频率最高的是p.Arg778Leu突变(32.07%)和p.Pro992Leu突变(18.50%);少数民族有8例,其中3例检出p.Arg778Leu突变,1例检出p.Pro992Leu突变,突变频率分别系37.50%和12.50%,因此推测这两个突变也是部分少数民族的突变热点。 (4)华东地区的患者最多,有724例,其次是华南(236例)、华北(94例)、东北(84例)、西南(40例)、西北(38例),各区的突变主要是p.Arg778Leu和p.Pro992Leu两种突变,各地区两个突变频率分别为华东33.08%和19.27%、华南28.81%和16.74%、华北32.45%和11.17%、东北35.12%和15.48%、西南27.50%和21.25%、西北35.53%和17.11%,这两个突变点突变频率在各地区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中国人WD患者的p.Arg778Leu突变与患者的临床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性别、首发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p.Arg919Gly与首发症状及临床分型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性别无无显著差异(P0.05);p.Pro992Leu突变、p.Ile1148Thr突变、p.Asn1270Ser突变、p.Val1216Met突变与患者的性别、首发症状、临床分型等临床表型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 p.Arg778Leu突变组与肝肾阴虚型相关(P0.05),而p.Pro992Leu、p.Ile1148Thr以及p.Arg919Gly突变与各中医证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第8、13外显子是中国人WD基因的第一突变热区,第12、16、18外显子是中国人WD基因的第二突变热区;中国人WD基因的突变热区位于ATP7B基因跨膜区,ATP7B基因功能区和铜离子结合区不是中国人WD基因的突变热区。 2.第8外显子p.Arg778Leu和第13外显子p.Pro992Leu是中国人WD患者ATP7B基因的高频突变位点(突变率分别为32.32%和18.54%),第16外显子p.Ile1148Thr突变、第12外显子p.Arg919Gly突变、第18外显子p.Asn1270Ser突变、第17外显子p.Val1216Met突变、第8外显子p.Met769Hisfs*26突变、第13外显子p.Ser975Tyr突变、第12外显子p.Thr935Met突变等在中国人WD患者中也是较为常见的突变位点,突变频率分别是1.81%、1.77%、1.60%、1.60%、1.52%、1.44%、1.07%。 3.中国人WD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在地区上无差异性。 4.p.Arg778Leu和p.Arg919Gly纯合或杂合突变的脑型患者均高于其他类型患者;p.Arg919Gly的非神经首发症状患者低于神经首发症状患者。WD基因的p.Arg778Leu、p.Pro992Leu、p.Ile1148Thr、p.Arg919Gly、p.Asn1270Ser及p.Ser975Tyr与性别无差异性。 5.中国人WD患者的Arg778Leu突变类型与肝肾阴虚型存在相关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益刚;程楠;胡纪源;;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09年04期
2 胡文彬;韩咏竹;杨任民;程楠;薛本春;孙道银;喻绪恩;韩永升;叶冬青;;安徽省金寨县和利辛县汉族人群肝豆状核变性的患病率调查(附一家系报道)[J];安徽医学;2012年06期
3 洪铭范,胡纪原,胡文彬,杨任民;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辨证分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吴志英,慕容慎行,王柠,方玲,林珉婷;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第14、18和5号外显子突变及多态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年05期
5 马民,陈利国,屈援,张春玲,苗俊英,孙兆贵;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白细胞中c-fos基因表达的研究[J];新中医;2004年05期
6 程楠;陆兵勋;杜益刚;王训;胡纪源;胡文彬;李凯;韩咏竹;潘速跃;杨任民;;中国人Wilson病患者基因高频突变位点的快速检测[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4期
7 刘晓青,张建明,顾学范,吴洁,张雅芬,薛和平,许燮萍,鲍克容,陈瑞冠;Wilson病ATP7B基因Arg778Leu突变与临床表型之相关性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06期
8 黄帆,梁秀龄,王莹,徐评议,杨春水,阎振文;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rg778Leu突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5期
9 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方玲,慕容慎行;Wilson病基因全长外显子的突变检测和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年03期
10 杨静芳;梁秀龄;马守忠;王丽娟;陈嵘;陈彪;;7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ATP7B基因七种新突变的发现[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10期
本文编号:
2308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0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