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利妥昔单抗治疗非肿瘤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0 16:51
【摘要】:研究背景:自2007年Dalmau报道了首例明确诊断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后,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抗NMDAR脑炎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在以往曾被认为是一类以女性为主要受累对象(女性患者占80%)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伴有卵巢畸胎瘤。但近年研究发现,不论是否伴有潜在肿瘤,男性及儿童均可出现抗NMDAR脑炎的神经精神症状。此外,肿瘤的发现还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尽管有死亡风险,但近80%患者通过肿瘤切除及早期免疫治疗神经功能可明显改善。早期免疫治疗及未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预后更好。Titulaer等发现大约50%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经一线药物治疗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专家建议对于此类患者应早期应用二线药物,包括: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利妥昔单抗等。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抗CD20+B细胞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与前B细胞表面CD20跨膜抗原结合,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促进细胞凋亡以阻止前B细胞向产生抗体的成熟B细胞的转化,从而使B细胞功能受到抑制。近年来,大量证据已证实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免疫性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并可有效改善临床预后及降低复发率。研究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非肿瘤性抗NMDAR脑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经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肿瘤筛查阴性的抗NMDAR脑炎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采用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为:100mg,每周1次,连用4周。末次用药后监测CD19+B细胞在外周循环总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mRS评分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后每8-10周复查CD19+B细胞比值、mRS评分及免疫球蛋白水平,随访至首次用药后第56周。当CD19+B细胞超过1%外周循环总淋巴细胞时,重复给予1次用药。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患者mRS评分、年平均复发率(annualized relapse rate,ARR)、CD19+B细胞比值变化及用药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其他相关副作用,以此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10例患者中8例(80%)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5例(50%)出现癫痫发作;5例(50%)出现意识水平下降;3例(30%)出现言语功能障碍;4例(40%)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中枢性低通气;7例(70%)出现运动障碍。4 例(40%)患者颅脑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累及部位包括海马、枕叶、放射冠区等。7例(70%)患者脑脊液异常。5例(50%)患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2)末次随访时,患者mRS评分、CD19+B细胞比值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 1(0-1.25)分,0.93(0.74-1.91)%,低于用药前 mRS 评分 4.5(4-5)分及CD19+B细胞比值15.6(11.71-2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及用药前ARR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0-1)次/年、0(0-0)次/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的重复静脉滴注。仅有1例(例3)在应用利妥昔单抗后第19周出现复发,其余患者神经功能稳定。末次随访时,9例(90%)患者mRS评分≤2分,其中3例患者完全康复(mRS=0分)。1例(例3)患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注射时出现高热,1例(例7)患者在重复应用利妥昔单抗后出现免疫球蛋白G下降;其余患者在用药过程及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结论:对一线免疫治疗无反应的抗NMDAR脑炎患者,早期应用利妥昔单抗可安全、有效的降低CD19+ B细胞比值及mR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转珍;马梁明;朱秋娟;杨林花;乔振华;赵云;;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J];白血病.淋巴瘤;2006年04期

2 ;美国警告利妥昔单抗引起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J];中国药物警戒;2007年01期

3 石淑文;杨世隆;汤永民;魏健;宋华;潘斌华;;利妥昔单抗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文献复习[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7年02期

4 曹铭华;熊福水;;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1期

5 张利强;吴润晖;;利妥昔单抗治疗婴幼儿常规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血栓与止血学;2009年01期

6 袁朝晖;;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外医疗;2011年08期

7 徐淑芬;白海;王存邦;张茜;葸瑞;陈燕;潘耀柱;;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近期疗效[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1年03期

8 崔静;朱铁楠;邹农;陈苗;赵永强;;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张洁;;利妥昔单抗在血液系统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12期

10 邹农,华宝来,王书杰,朱铁楠,赵永强;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卫;李建勇;缈扣荣;范磊;洪鸣;朱华渊;曹鑫;乔纯;吴雨洁;;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徐卫;李建勇;洪鸣;朱华渊;曹鑫;乔纯;吴雨洁;;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黄懿;;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例[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4 李杰平;孔佩艳;曾东风;陈幸华;张曦;刘红;王庆余;向茜茜;;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观察[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谢亚萍;陈况;黄细莲;施鹏飞;谭俊峰;高大泉;钱申贤;;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A];2012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晓敏;李燕;毛敏;张晓燕;富玲;艾合买江;张莲兴;;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7 张利强;马洁;苏雁;杨菁;张瑞东;吴润晖;;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8 范磊;徐卫;王莉;方成;张晓艳;洪鸣;吴雨洁;乔纯;李建勇;;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王晓莉;王爱萍;蔡金莲;郭韶梅;喻杰;;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10 刘灿;刘启发;张钰;徐兵;孙竞;冯茹;;利妥昔单抗治疗肝脏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并文献复习[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美;利妥昔单抗重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龄讯;美国通报利妥昔单抗致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新病例[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风铃;利妥昔单抗“指哪打哪”[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知陶;利妥昔单抗可延长无事件生存时间[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国讯;美国FDA黑框警告 利妥昔单抗的乙型肝炎再激活风险[N];中国医药报;2013年

6 黄晓燕 译;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改善难治性血液肿瘤生存期[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孙华君;利妥昔单抗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疗效观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罗文;利妥昔单抗治疗RA有优势[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美讯;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显著提高NHL患者存活率[N];医药经济报;2005年

10 记者 何华虹;利妥昔单抗为NHL治疗开创新模式[N];医药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隋涛;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儿童和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施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及利妥昔单抗在套细胞淋巴瘤细胞致凋亡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鸿;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免疫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利妥昔单抗疗效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修建兴;利安昔单抗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云飞;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性、有效性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唐飞飞;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4 王莹;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杨梅;抑制CD20+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IDO的表达和活性对利妥昔介导的ADCC作用的影响[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标记的预后意义及利妥昔单抗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白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及其谱系疾病的有效性[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刘树梅;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Breg、IL-10变化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谭智琼;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10 乃官业;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45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45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