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6-OHDA对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放电活动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5 20:49
【摘要】: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目前发病率仅次于阿兹海默病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以及路易氏体形成。然而对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其与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和神经毒物等因素有关。我国目前大概有18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并且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估计在未来25年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将会翻倍。因此,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SNc DA)神经元是基底神经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在近期的研究中,有学者发现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易于受损,而与其相邻的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有学者发现使用特异性L型钙通道拮抗剂可以对抗环境毒物引起的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离子通道的分布与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变化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钙离子通道参与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主要可能与钙超载诱发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着特殊的生理特点,大多数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着自发的放电,放电规整,呈“钟摆样”,频率为2-4Hz。其细胞膜上分布着大量在较低电位激活的钙离子通道,在生理条件下,对细胞内线粒体产生基础水平的代谢压力。但是在神经毒物诱发的氧化应激条件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膜属性及放电模式的变化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机制研究。 脑片培养技术是一个研究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良好平台,具有很多优势。培养的脑组织片保留了完整的细胞结构和局部的功能突触联系环路,具有良好状态的神经功能活动。并且脑片培养的实验有着易于控制处理条件和便于观察的优势,为使用制作帕金森病的体外环境模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目的 本课题旨在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电生理属性的调节作用。在6-OHDA引起的氧化应激条件下,观察研究SNc DA神经元兴奋性和放电模式的变化,并将它们与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和小电导钙激活的钾离子通道联系起来。进一步在脑片培养模型中分析在放电模式转变中SK通道的作用及机制;以及将电生理方法和细胞生物学方法结合,探究小电导钙激活的钾离子通道(SK通道)在6-OHDA诱导的神经元死亡中的保护作用,为帕金森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急性分离脑片和脑片培养两种模型来研究神经毒物6-OHDA对SNc DA神经元的作用。在短期和较长时间6-OHDA处理情况下,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兴奋性,神经元放电模式及动作电位速率变化。进一步的,我们观察了6-OHDA对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与小电导钙激活的钾离子通道的作用。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在大鼠急性分离的脑片使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观察急性6-OHDA(0.5mM)作用对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放电模式和放电频率的变化,主要是对峰峰间期柱状图和放电频率变异系数进行了分析。在电压钳模式下,测量了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电流,,并使用特异性钙离子拮抗剂分离了各亚型钙离子通道电流。比较了6-OHDA组和对照组中SNc DA神经元的钙离子通道亚型电流的比例。使用短暂的去极化电压诱导出后超极化电流。 其次,使用脑片培养技术建立了一个可以使用低剂量6-OHDA(25μM)长时间处理多巴胺神经元的脑片模型。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评估脑片培养神经元的活力;利用络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标记多巴胺能神经元,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学特点;结合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通过自相关分析,探索SK通道在6-OHDA引起的放电模式变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使用TUNEL法检测黑质区神经元的损伤情况。 结果 1.6-OHDA对大鼠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1.16-OHDA(0.5mM)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6-OHDA组的峰峰间期的变异率(CV=0.435±0.354)与对照组(CV=0.058±0.009)相比,明显变大(P=0.037)。 1.2通过空间时域图(phase plot)分析,发现6-OHDA减慢了DA能神经元去极化过程中的速率。 1.3在6-OHDA(0.5mM)暴露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电流增大,且N型钙离子通道电流比例较control组增大(P=0.0404)。 1.46-OHDA(0.5mM)对mAHP的影响与SK通道激动剂1-EBIO的效应类似的,即mAHP的峰值电流与对照组相比增大至177.53±4.96pA(149.12±4.11%,P0.01) 2.在中脑黑质脑片培养模型中,SK通道参与6-OH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2.1中脑脑片培养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特点与急性分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类似,表明脑片模型培养成功,且通过LDH释放试验表明脑片组织的代谢水平稳定。 2.218h6-OHDA(25μM)处理组的神经元静息膜电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23)。 2.36-OHDA(25μM)的处理降低了神经元峰电位的轨道周径,减慢了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和复极化的速率。 2.4在6-OHDA(25μM)暴露下,SK通道抑制剂Apamin可以诱发更频繁的爆发性放电,而SK通道的激动剂可以减少爆发性放电。 2.56-OHDA(25μM)可以增大Apamin敏感性SK电流67.13±8.45%(P 0.01),但当在细胞内液加入EGTA(3mM或5mM)螯合胞内钙离子时,ImAHP明显减小,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2.6SK通道激动剂1-EBIO可以对抗6-OHDA(25μM)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而Apamin会增加6-OH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结论 规律的节律放电(pacemaking)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的特征性表现,本实验发现6-OHDA可以改变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放电模式,由规律的pacemaking模式变为混杂着爆发性放电的不规则放电模式。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6-OHDA改变了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和SK通道电流的大小。同时,在6-OHDA暴露下,使用SK通道激动剂可以对抗其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证明了SK通道活性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晓兵,赵洪洋,周凤,刘如恩,周伟,张建国;稳定表达GDNF/EGFP融合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4年05期

2 宋天然;陈贵安;;胚胎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调控[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年02期

3 贡志刚;张荣俊;王晓东;兰青;;体外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子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5期

4 李宝山;;Alzheimer型痴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8年01期

5 石秋艳;张春阳;张宇新;张作凤;孟霞;;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方式[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4期

6 邢莹;柴立辉;吴素霞;陈中德;许燕;韩雪飞;曹孟德;鄢文海;;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7年02期

7 刘兵;;低剂量γ射线照射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8 张可华;蔡哲;;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9 高华;姚亚妮;王玉玲;杨新玲;;体外诱导脂肪基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23期

10 孙林娟;徐胜利;周明;毛丽君;陈彪;;半胱胺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彬;谢俊霞;;雌激素及白凤丸对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调节和保护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第八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C];2003年

2 张艳新;李军泉;徐群渊;;炎症因素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相关性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3 汪锡金;叶民;张宇红;陈生弟;;白细胞介素-10抑制促炎因子生成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周爱霞;杨慧;;野生型α-synuclein过表达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郑超;汪萌芽;Jie WU;;κ-阿片受体对大鼠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差异性调节作用[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6 董晓莉;谢俊霞;;雌激素和类雌激素对杏仁核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张振涛;曹学兵;孙圣刚;王岚;乔娴;刘红进;;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重启细胞周期的作用及机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宝园;丰玲;王雁春;郭敏芳;马存根;;睾丸支持细胞诱导大鼠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作用研究[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王国权;赵忠新;赵瑛;;褪黑素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胡琦;康慧聪;刘小艳;许峰;朱隧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中桥;培补肝肾药可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晶;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2 赵鹏;外源多巴胺对α-Synuclein过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3 姚谦明;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4 盛超;小鼠体细胞向多能性神经前体细胞和成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直接转分化[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5 钟善传;α-SYN和EN1在小鼠的发育学表达及其在PD模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6 何秀全;罗格列酮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而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贾晓晶;帕金森氏病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胞二磷胆碱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海珍;TAT介导EGFP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介导BDNF治疗PD模型鼠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沈琰;成年大鼠去多巴胺能神经元支配的纹状体和胚胎小鼠腹侧中脑发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10 谭雪锋;Nurr1和Brn4基因转染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立;顺序性化学诱导促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治疗帕金森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高健;神经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α促进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3 刘晶;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瑞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李海波;过表达野生型及帕金森病相关突变型α-synuclein对人胚胎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6 罗彦妮;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叶杰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脂多糖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罗小丹;血管紧张素Ⅱ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徐仿成;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10 李海华;原儿茶酸对体外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81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81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4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