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神经元PirB分子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诊疗靶标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2 19:48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是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给公众健康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缺血性脑卒中将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水平,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当务之急。因此,为缺血性脑卒中探索更多新的辅助诊断、实时监测或治疗靶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最初的研究发现小鼠成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paired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B,PirB)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分子,后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irB分子不但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上有所表达,而且在突触可塑性以及轴突再生等过程中发挥负向调控作用。研究己经证实PirB分子的缺失有利于小鼠缺血再灌注脑卒中模型的恢复,在再灌注第7天PirB蛋白在损伤半脑的表达显著升高。然而,PirB分子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时空特异性表达还未完善,以及基于PirB分子为靶点的缺血性脑卒中分子成像和分子治疗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使用了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大脑皮质终末动脉阻塞模型和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这三种不同的体内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以及使用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构建的氧糖剥夺的体外模型,围绕PirB分子开展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在线栓法制备的缺血再灌注脑卒中模型中,损伤部位主要位于纹状体、皮层和海马。从再灌注24h开始,缺血半脑PirB mRNA的表达比对侧半脑显著增高,其中在海马部位的上调变化最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irB蛋白在缺血侧与对侧相比,表达的强度和广度都有增加,并且与NeuN阳性的神经元共标。在细胞非破膜状态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NeuN阳性的神经元中PirB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显示缺血同侧PirB阳性的神经元比例显著高于对侧。同时,缺血侧PirB的配体分子经典MHC Ⅰ类分子表达显著升高,PirB磷酸化水平在再灌注24h后也显著增加,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irB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活化水平增加。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定量分析光化学法诱导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PirB分子的表达变化。在光化学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卒中模型缺血24h,缺血损伤侧与对侧相比,Pir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在大脑皮质终末动脉阻塞卒中模型缺血3day、7day和14day后,缺血损伤侧与对侧相比,PirB mRNA和蛋白的表达都显著升高。缺血3day时,PirB分子的病理性升高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并且,PirB分子的上调变化趋势与缺血损伤的面积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缺血损伤能显著诱导PirB分子的上调表达。3.基于抗PirB胞外段的6C1抗体构建的荷载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免疫脂质体纳米探针,尺寸为150nm左右,外观圆整,粒径均一,分散性好。抗PirB免疫脂质体纳米探针在体外细胞水平表现出对PirB分子良好的靶向性和特异性,在体内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具有较好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性能和体内缺血脑组织靶向性。在大脑皮质终末动脉阻塞卒中模型缺血48h后,经尾静脉注射近红外荧光纳米探针后,在4h-24h时间段,靶向免疫脂质体纳米探针在脑缺血部位的近红外荧光信号显著强于非靶向纳米脂质体探针,该时段为PirB分子病理性升高达到峰值的时间点,结果充分表明了抗PirB免疫脂质体纳米探针能在大脑皮质终末动脉阻塞卒中模型中很好的靶向病理性上调表达的PirB分子。4.在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模型中(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OGD组与对照组相比,PirB分子及其配体H2-Kb和H2-Db分子的表达在复氧复糖12h和24h后显著升高,其中PirB分子表达上调幅度最大。在复氧复糖时通过外源加入可溶性PirB胞外段全长蛋白(sPirB)来阻断内源性PirB与其配体的结合,能显著降低OGD后神经元凋亡的水平,减少细胞凋亡发生。经长循环纳米脂质体递送的sPirB能在小鼠大脑皮质终末动脉阻塞模型缺血急性期,促进损伤面积和运动行为能力的恢复。5.以PirB分子的人同源蛋白LILRB2为靶蛋白进行噬菌体展示十二肽库筛选,经过三轮亲和筛选后,噬菌体洗脱液滴度富集了 856倍,表明与LILRB2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克隆获得理想富集。噬菌体-肽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LBP-1肽段占压倒性优势,占83.8%。进一步通过ELISA实验证明LBP-1噬菌体-肽特异性的与LILRB2和PirB的胞外段结合。以上结果进一步阐明了神经元PirB分子在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的表达情况,表明PirB分子在缺血损伤后病理性上调表达,是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进程中的重要分子。并且,PirB的上调变化程度与缺血损伤面积呈正相关,且不利于损伤后的恢复。因此,PirB分子有望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分子治疗的靶标。我们构建的抗PirB免疫脂质体纳米探针,具有较好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性能和体内缺血脑组织靶向性;sPirB在缺血性脑卒中体内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到与PirB分子及其人同源蛋白都结合的多肽序列,有望推进以PirB为成像和治疗靶点的临床转化应用。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为PirB分子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靶标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进一步解析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和恢复进程,并有利于实现在真实环境下以PirB分子为靶标的治疗效果的直观可视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连友,周湘忠,冯鉴洲;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与治疗的若干进展[J];日本医学介绍;2000年02期

2 覃绍则,陆健,卢永彪;缺血性脑卒中302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3 宋彩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4 王玉玲;老年人饮食、生活习惯与缺血性脑卒中[J];医学综述;2001年04期

5 谭清华,赵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诱导分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1期

6 王凤芹,刘翠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个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年07期

7 王德仙;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8 罗春华,李国静,赵武,陈华蓉;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4期

9 陈义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35例诊治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10 陈小转,陈志祥;3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申素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袁荣峰;谢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泽军;褚泰伟;刘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脑卒中示踪剂的设计、合成、与药理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子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白亮;;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存在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石娟;孔德磊;马跃文;王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4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柏盈盈;内皮祖细胞和p38 MAPK抑制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8 金鑫;胆碱对缺血性脑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9 孟冲;关于CYP4F2基因rs2108622位点多态性不同遗传模式下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meta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10 朱晓岩;miRNAs、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余德标;“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黄冰;基于干细胞的新型靶向复合生物基因载体的构建与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郭泽铭;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关系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马亚新;Lokomat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刘丽娟;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支晓东;支架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长期随访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9 陈丽霞;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范玉佳;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及初步功能鉴定[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33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433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4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