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1 08:28
【摘要】:研究背景全球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患有脑卒中,并且这一数字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持续增长,在我国,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第一大原因,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达200多万以上。由于脑卒中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可导致多种临床并发症,据统计在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大约有一半的人会同时伴有吞咽障碍,然而,医学的发展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预防脑卒中以及脑卒中相关疾病,如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等。吞咽障碍作为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脑卒中后使支配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以及延髓运动性脑神经核的双侧上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使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如口唇、面颊部、舌肌、软腭及咽部等部位肌肉麻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往往不能安全的经口进食,常常因为误吸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情感障碍等,进而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导致患者在医院总住院时间延长,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率,同时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积极的个体化干预治疗,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卒中后死亡率。因此一直以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为现代医学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由于其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及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一直是研究调查的焦点。近年来研究发现GM1可以改善局部受损脑组织血流灌注并具有促进神经生长、分化、再生等作用,然而对于该药物治疗脑卒中后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对吞咽功能的恢复作用的具体方面并未见报道。研究目的通过分析GM1对急性复发性脑卒中导致假性球麻痹的患者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研究方法1.将189例急性复发性脑卒中导致假性球麻痹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共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GM1 60 mg,将其加入100 ml 0.92%氯化钠注射液中,ivgtt,qd,治疗 21 d。2.观察指标的评定方法包括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对吞咽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通过吞咽功能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进行评定。3.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4.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组间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以0.05作为检验水准,方差不齐时选用Satterthwaite方法进行校正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临床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方法,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方面,通过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1.95±1.42)分,对照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2.38±1.33)分,通过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经Ridit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为(11.45±4.36)分,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为(14.23±6.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GM1可能是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有效药物之一,对患者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改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3
本文编号:2444765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宁;王成伟;吕建琴;;急性脑卒中患者对针灸医疗使用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为例[J];中国针灸;2009年12期
,本文编号:2444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4447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