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猪脑死亡对血清ET-1及TNF-α、IL-1β、IL-6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5 19:08
【摘要】:目的:探讨"渐进式"颅内加压法诱导猪脑死亡对血清中ET-1、TNF-α、IL-1β及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长白猪12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颅内置入颅内压探头及水囊导管,但不进行颅内加压;脑死亡组:颅内置入颅内压探头及水囊导管,根据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关系,调整加压强度建立脑死亡模型,并通过呼吸、循环维持脑死亡状态12 h,并检测血清ET-1、TNF-α、IL-1β及IL-6水平。结果:脑死亡组ET-1水平从脑死亡0 h即逐渐升高,TNF-α、IL-1β、IL-6从脑死亡后6 h开始升高,上述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死亡时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升高相对迟缓,而ET-1水平发生变化较早,灵敏度高,这可能与其作为前炎症介质有关。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gressive intracranial compress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ET-1,TNF- 伪, IL-1 尾 and IL-6 in serum of pigs with brain death. Methods: twelve male Landrace pi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intracranial pressure probe and water sac catheter were placed in the brain, but no intracranial pressure was carried out. Brain death group: intracranial pressure probe and water sac catheter were placed in the brain.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the brain death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djusting the pressure intensity. The brain death state was maintained by respiration and circulation for 12 hours, and the serum ET-1, was measured. TNF- 伪, IL-1 尾 and IL-6 levels. Results: the levels of ET-1 in brain death group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0 h after brain death, and the levels of TNF- 伪, IL-1 尾 and IL-6 increased from 6 h after brain death. The levels of these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TNF- 伪, IL-1 尾, IL-6 and other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brain death is relatively slow, while the level of ET-1 changes earlier and the sensitivity is high,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its role as a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021001) 卫生部2013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资助项目(卫办医政函[2013]544)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13KG102) 天津市自然科技基金(15JCYBJC27000)
【分类号】:R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芳平;宁艳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炎症因子及丹参的干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2期

2 范振兴;华琦;;炎症因子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孙雪东;董金芳;陆地;茅尧生;郑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因子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动态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5期

4 谢明捷;吕红彬;何跃;赵春会;;炎症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2年10期

5 李君;周晨燕;;儿童喘息性肺炎的炎症因子及血小板计数与活化的相关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05期

6 于辉;赵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检测及其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年17期

7 石秀林;李芳萍;蔡梦茵;黎锋;严励;李焱;程桦;;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变化[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年03期

8 王立;修双玲;;多因素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年13期

9 汪熠;李浪;;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因子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2期

10 高凌云;李福平;何作云;;一个新的炎症因子FIZZ1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萍;;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炎症因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李双蕾;;糖尿病炎症因子学说进展及中医药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刘亚楠;徐秋林;郭晓华;黄巧冰;苏磊;;中暑小鼠血清及热打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A];中国微循环学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大会汇编[C];2014年

4 季伟;孙激扬;陈正荣;周卫芳;严永东;;血小板活化及其相关炎症因子在儿童喘息性肺炎中的作用探讨[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刘妙娥;黄荷凤;;宫内高糖所致胎盘炎症因子释放的改变通过表观遗传变化引起子代糖耐量受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首届学术年会暨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刘倩雯;王彦峰;李玲;范晓礼;钟自彪;叶U_发;;兔脑死亡对IL-1β、IL-6、IL-8及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邵蓉蓉;王绿平;陈丹;梅晓荣;许菲菲;徐玉兰;;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因子关系探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周洲;李忠玉;陈丽丽;刘良专;吴移谋;;肺炎嗜衣原体热休克蛋白10经ERK、NF-κB信号通路调控HUVEC分泌炎症因子[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俊玲;武小杰;徐永健;赵建平;谢俊刚;;IL-33能诱导并促进COPD患者的IL-6和IL-8的产生[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江敏;抗炎症因子对慢性肝炎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郭志刚;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对炎症因子的调节机制及其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3 沈蕾;ADAMTS13及炎症因子在肾脏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周洲;肺炎嗜衣原体热休克蛋白经ERK、NF-κB信号通路调控HUVEC分泌炎症因子[D];南华大学;2011年

5 黄培红;复方芪麻胶囊干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炎症因子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王莉莉;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中的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7 张庆勇;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对微血管完整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道利;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纤维介素2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徐珊珊;电针对肥胖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胡静;2型糖尿病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4 谭震;肾脏去神经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金海英;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性探讨[D];延边大学;2013年

6 刘芸;炎症因子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陈越峰;CD4~+CD25~+Treg细胞和炎症因子在C57BL/6J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表达和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陈静;炎症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9 刘星;各炎症因子识别高血压能力的比较[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10 钱正瑶;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PCSK9与炎症因子的关系以及替格瑞洛干预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69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469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1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