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大鼠卒中后运动系统跨突触变性的电生理和病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31 17:51
【摘要】:背景: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当大脑半球神经纤维出现损伤后,在黑质、丘脑等多部位可以出现跨突触神经元变性改变;但皮质脊髓束损伤后,脊髓下运动神经元是否同样存在跨突触变性,目前仍存在争议。多项临床研究均发现,在脑梗塞后,患侧肢体存在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提示运动系统存在跨突触变性导致的脊髓前角神经元损伤。然而在动物或人体尸检的脊髓病理研究中,并未找到明确病理改变的证据。对继发于脑梗塞的脊髓前角神经元病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脑梗塞后肢体瘫痪、肌萎缩的机制,对患者后续肢体功能康复有一定指导作用。 目的:(1)采用SD大鼠卒中模型,明确卒中后不同时间瘫痪侧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特点;(2)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卒中后大鼠脊髓前角细胞病理变化特点,明确跨突触变性是否存在;(3)明确卒中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下运动神经元电生理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初步探索卒中后运动系统跨突触变性的发生机制。 方法:将实验对象分组为对照组、手术24小时组、手术7天组、手术14天组,在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7天、术后14天,分别进行双侧下肢胫后肌群的运动神经传导、针电极肌电图和运动单位数目估计等电生理检查,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完成电生理检测后留取腰骶段脊髓标本,通过Bax、Bcl-2、NeuN染色显示不同时间神经元凋亡和变性改变情况,GFAP染色显示不同时间星形胶质细胞变化情况。分析双侧肢体电生理变化特点,以及脊髓病理学改变的特点。 结果:(1)在大鼠卒中后,患侧肢体肌电图发现异常自发电位占14。6%;其中mNSS≥7分组的出现率为30%(6/20),mNSS7分组的出现率为6.3%(1/16)。(2)脑梗塞后,将患侧CMAP波幅与健侧CMAP波幅对比,发现在24小时(61.75±10.38vs65.86±8.87mV,P0.05)和7天(60.60±8.14vs66.83±9.74mV,P0.05)患侧均明显低于健侧。(3)在卒中后7天时,患侧MUNE明显低于健侧(381±83.0vs441±89.7,P0.05)。(4)脊髓病理研究显示,术后14天的脊髓前角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5.1±1.29vs7.3±1.75,P0.05);促凋亡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在术后24小时出现高表达,之后表达降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术后24小时、7天明显增多。 结论:(1)在SD大鼠卒中后,电生理检查可见异常自发电位,患侧CMAP波幅和MUNE数目较健侧下降,提示卒中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以通过跨突触变性机制影响下运动神经元。(2)SD大鼠卒中后,病理学研究可见脊髓前角神经元存在凋亡信号上调和数目减少,也提示运动系统通过跨突触变性的存在;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炎症反应的存在,可能与跨突触变性的启动和发展有关。(3)SD大鼠卒中导致锥体束损害后,跨突触变性的发生可能与残疾程度和病程有关。
【图文】:

大鼠卒中后运动系统跨突触变性的电生理和病理研究


定用的医用胶带、平板、白识灯台灯。录参数肉:坐骨yL经/腔后内侧肌群;电生理参数:坐骨神经的CMAP波幅、面积、肌群的自发电位;增法MUNE (Incremental Stimulation MUNE) =准备:予10%水合氯酸腹腔注射麻醉大鼠,,目标检测的下肢外展45°,暴露腔后内侧上,,白炽灯照射维持身体温度。用推毛机刹)。

大鼠卒中后运动系统跨突触变性的电生理和病理研究


CMAP波幅变化的比较不同时期大鼠双侧下肢CMAP波幅的比较(CMAP波幅图例中,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CMAP波幅,左右双侧对比均无明组中,在卒中后24小时和7天,患侧CMAP波幅均较正常侧统计学意义。双侧CMAP波幅差异出现于24小时,于第7天达恢复至基本一致(见表4,图6-A)。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星;徐之良;;死亡结构沉默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0年24期

2 应娜;徐长亮;张健;傅强;马世平;;蓝萼甲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的作用[J];海峡药学;2012年01期

3 赵会懂;;利用相关主题词和副主题词探讨bcl-2的研究方向[J];华北国防医药;2006年02期

4 张继青;钟雷;刘开均;周云峰;;喉鳞状细胞癌不同分割照射诱导凋亡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5 李宗敏,赵瑞波,张玉华,赵刚;病变侧亚低温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王豫平;p53、bcl-2和Ki-67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15期

7 沈定国;苏凤霞;李晖;;192例神经肌肉疾病的肌肉运动单位电位参数分析[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8 朱颐;廖建兴;;岩黄连总碱对Tca8113中Bcl-2表达活性的影响[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年02期

9 吴秀霞;张玉峰;延卫东;钟丹;;慢性浅表性胃炎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与部分证型相关性初步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5期

10 耿敬姝;王丽春;佟丹丹;;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Bim、Bax、bcl-2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仲爱芹;徐士欣;张军平;李伟;;丹酚酸B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下册,墙报P25-P48)[C];2013年

2 徐伟;胡建鹏;王键;;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tnnb1和Krt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江爱娟;叶铭钢;王浩;胡建鹏;;补肾生髓方和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损伤大鼠Nogo-A、OMgp、MAG蛋白表达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谭辉;王键;胡建鹏;何玲;尹婷婷;菅威;;脑络欣通对MCAO大鼠空间认知功能和rCBF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Jun Liao;Xing Xia;Guo-zuo Wang;Yong-mei Shi;Jin-wen Ge;;NTE Treatment Results in Increased Fpn Expression in Hippocampus of Rats Subjected to Cerebral Ischemia[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李芳君;;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已发表)[A];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建勋;林咸明;;不同时程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效应[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Houliang Deng;Xialin Zuo;Jingjing Zhang;Xiaoxia Liu;Li Liu;Qian Xu;Zhuomin Wu;Wenshi Li;Aimin Ji;;α-lipoic acid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duced injury in vivo and in vitro.[A];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昌富;盛明发;李怀斌;;电针及天麻多糖对脑缺血大鼠丘脑腹后核BDNF表达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涂建锋;魏良浩;周晟昂;张可;陈环;张美齐;蔡文伟;杨悦;;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4区Hes-1和Hes-5表达的影响[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三届组稿会暨第六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万松;熊果酸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闫旭;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邹赢锌;核黄素激酶对脑卒中发生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王春玲;和厚朴酚与青蒿素协同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刘欢;叶酸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钟相根;清开灵有效组分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神经营养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贾国存;铁螯合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及凋亡酶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杨宏梅;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对人大肠癌细胞抑制机制以及COX-2、bcl-2和bax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9 张玉峰;慢性胃炎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与部分证型相关性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程慧君;滋肾健脾化瘀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抗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艳玲;氯化镉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损伤的体内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涛;应激诱导对牛卵母细胞成熟和凋亡的影响及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彭昌能;1,25-二羟维生素D_3联合塞来昔布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4 陈珂瑶;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酚对宫颈癌SiHa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牛文翠;不同照射模式、C225对CNE-2裸鼠移植瘤抑瘤及Bax、Bcl-2表达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6 付琳;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毒型)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徐鹏;5-Fu温热化疗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促细胞凋亡作用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州医学院;2010年

8 关霞;p,p’-DDE、β-BHC联合作用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Ca~(2+)、ERK和BCL-2表达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曼;黄芩醇提物体内抗宫颈癌作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杨利辉;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SKMG-4胶质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1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21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