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丙丁酚对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及oxLDL加重损伤的抑制作用

发布时间:2019-11-10 07:15
【摘要】:背景与目的: 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很多,其中22%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而大脑海马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损伤的易发部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临床医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经典方法之一,但该手术常引起包括海马组织在内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有资料表明oxLDL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刺激细胞分泌炎性因子,诱生过氧化物,造成组织细胞损伤。而丙丁酚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及抗炎等作用。本研究复制HT22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以观察oxLDL和丙丁酚对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过程的影响,探讨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理以及抗氧化治疗的应用前景。 方法与结果: 1.根据文献自制密闭缺氧装置,待HT22海马神经元融合度达80%后,放入缺氧装置内,通入95%N2+5%CO2混合气体造成缺氧6h,之后复氧18h,以复制HT22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经相关方法检测,对照组神经元胞体折光性强,轴突树突间连接紧密有序;缺氧24h组胞体折光性,较缺氧6h组明显减弱,轴突树突间联系稀疏;凋亡形态的神经元较多;MTT活力减弱1.2倍,而LDH活性则升高1.2倍。而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相比胞体折光性消失,轴突树突明显中断;强荧光颗粒的凋亡神经元明显增多;MTT活力减弱2倍,LDH活性则升高3.5倍;TLR2蛋白表达升高1.8倍;较缺氧24h组凋亡神经元也明显增多;MTT活力降低1.3倍,LDH活性则升高1.2倍;TLR2蛋白表达升高1.1倍。 2.将培养的HT22海马神经元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培养24h+适量PBS;模型组:缺氧培养6h+正常培养18h+25l PBS;oxLDL组:缺氧培养6h+正常培养18h+50mg/L oxLDL。处理完成后,经相关方法检测,HT22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过程中,oxLDL组ROS生成和神经元胞浆内红色的脂滴明显多于模型组;SOD活力较模型组降低1.3倍,HO-1蛋白表达量减少1.5倍,而MDA含量则升高1.1倍;神经元内胆固醇酯含量也升高1.5倍。 3.将培养的HT22海马神经元分为4组,其中模型组加入25l PBS;丙丁酚组加入80μmol/L丙丁酚;oxLDL组加入50mg/L oxLDL;丙丁酚+oxLDL组加入80μmol/L丙丁酚和50mg/L oxLDL,缺氧培养6h之后复氧18h以诱发缺氧-复氧损伤,之后分别检测相关指标。经相关方法检测,丙丁酚+oxLDL组神经元胞体折光性增强,轴突断裂较少,较oxLDL组明显好转,凋亡形态的神经元也明显减少;MTT活力,较oxLDL组提升1.3倍,LDH活性减弱1.4倍;HO-1蛋白表达量,较oxLDL组显著增多,而TLR2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总SOD活力较oxLDL组提升1.5倍,而MDA含量降低1.1倍;神经元内胆固醇酯含量减少1.2倍;而且神经元核内叠加后的NF-κB荧光明显减弱;胞浆内红色的脂滴亦明显减少。 结论: 1、HT22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主要表现:神经元折光性消失,轴突-树突连接中断;出现大量凋亡形态的神经元;神经元活力及功能显著减弱;TLR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2、HT22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过程中,oxLDL引起神经元ROS生成明显增多;MDA含量增高,SOD活力降低;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神经元内脂质蓄积,加重了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 3、丙丁酚对HT22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及oxLDL引起损伤加重具有抑制作用。丙丁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提高SOD活力和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DA含量和ROS的生成,减少TLR2蛋白表达水平和抑制NF-κB的核转位,降低神经元内脂质水平有关。
【图文】:

海马神经元,树突,轴突,立体感


二、实验结果1.HT22 海马神经元的缺氧-复氧损伤形态改变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神经元胞体立体饱满,轴突、树突间连接紧密有序,折光性强;缺氧 6 h 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元胞体立体感减弱,折光性降低,但轴突树突间尚有连接。缺氧 24 h 组又较缺氧 6 h组神经元折光性明显减弱,轴突树突间联系稀疏。而缺氧-复氧组与缺氧 24 h 组相比,神经元立体感及折光性消失,可看到明显的轴突-树突中断。(图 1)

海马神经元,凋亡,活力,缺氧-复氧


21图 2 HT22 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凋亡(×100)a:对照组,b:缺氧 6 h 组,c:缺氧 24 h 组,d:缺氧-复氧组HT22 海马神经元的缺氧-复氧损伤活力和代谢功能改变分别采用 MTT 及 LDH 检测试剂盒比色法检测四种培养方式对神经元活力及代谢功能的改变。实验结果显示:缺氧 24 h 组 MTT 活力 0.44 ± 0.02,显著于缺氧 6 h 组 0.54 ± 0.02(P<0.05),而 LDH 活性 680.60 ± 23.96 U/L,,显著高缺氧 6 h 组 564.00 ± 22.88 U/L(P<0.05);缺氧-复氧组 MTT 活力 0.33 ± 0.01,对照组 0.68 ± 0.04 显著减低(P<0.01);较缺氧 24 h 组亦显著减低(P<0.05), LDH 活性 803.00 ± 19.57 U/L,较对照组 231.00 ± 41.05 U/L 显著升高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志彬;海马——研究神经科学的理想模型[J];广东解剖学通报;1989年01期

2 张运克,佟帅;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2年04期

3 叶延平;莫中成;龙治峰;尹小波;李霞;张青海;李媛彬;易光辉;;丙丁酚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抗氧化作用的比较[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07期

4 张勤奕;张茁;展红霞;;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年09期

5 毛伦林;管阳太;毛晓薇;张秀天;顾桢茂;;急性高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年08期

6 曹莉,王拥军,尹鸿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抗氧化剂的细胞保护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4期

7 方向华;中国卒中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5期

8 文媛;曾高峰;;丙丁酚的作用及临床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8年20期

9 管维平,蒲传强,匡培根,目时弘文;急性脑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敏感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3期

10 王卫东,陈正堂,段玉忠,赵志强,钱桂生;一种用于定量研究细胞缺氧的简易模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年08期



本文编号:2558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58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