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特征分析
【图文】:
图1病例1可见中脑横断面“米老鼠征”和正中矢状位“蜂鸟征”图2病例2可见中脑横断面“米老鼠征”和正中矢状位“蜂鸟征”图3病例3可见中脑横断面“牵牛花征”和正中矢状位“蜂鸟征”2讨论1964年Steele、Richardson及Olszeski首次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进行了病理特征的描述,称为理查森综合征。随着研究的深入,PSP的临床表现变异性很大,目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被分为7种临床表型,包括常见的PSP理查森型(PSP-Rixhardson’syndrome,PSP-RS)、PSP帕金森综合征型(PSP-Parkinsonism,PSP-P)及少见的PSP纯少动伴冻结步态型、PSP皮质基底节综合征型、PSP非流利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SP小脑共济失调型、PSP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PSP是一种tau蛋白病(taupathy),病理上可见丘脑底核、脑干(尤其是中脑被盖部)以及小脑上脚萎缩、黑质脱色等表现,镜下可见在基底节、间脑和脑干有tau蛋白病理性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线性神经纤维网结构、丛状星形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螺旋小体等结构[2~4]。PSP的各种临床变异型反映了病理性tau蛋白不同的解剖分布,但是它们与理查森型在组织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PSP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垂直核上性眼肌麻痹、严重的姿势不稳伴早起跌倒、假性球麻痹、中轴性肌张力增高、对称性多巴对抗的运动不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国外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病年龄是61~67.2岁,性别无明显差异。也有认为PSP男性患者中更常见[5],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诊断时间通常在发病2.2~4.7y,从发病到死亡病程约7y。因此神经科医师只有很短的时间去治疗甚至延缓病情进展及治疗并发症。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未被纳入我国诊断标准,前驱型PSP阶段现被广泛提及,此阶段是?
图1病例1可见中脑横断面“米老鼠征”和正中矢状位“蜂鸟征”图2病例2可见中脑横断面“米老鼠征”和正中矢状位“蜂鸟征”图3病例3可见中脑横断面“牵牛花征”和正中矢状位“蜂鸟征”2讨论1964年Steele、Richardson及Olszeski首次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进行了病理特征的描述,称为理查森综合征。随着研究的深入,PSP的临床表现变异性很大,目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被分为7种临床表型,包括常见的PSP理查森型(PSP-Rixhardson’syndrome,,PSP-RS)、PSP帕金森综合征型(PSP-Parkinsonism,PSP-P)及少见的PSP纯少动伴冻结步态型、PSP皮质基底节综合征型、PSP非流利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SP小脑共济失调型、PSP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PSP是一种tau蛋白病(taupathy),病理上可见丘脑底核、脑干(尤其是中脑被盖部)以及小脑上脚萎缩、黑质脱色等表现,镜下可见在基底节、间脑和脑干有tau蛋白病理性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线性神经纤维网结构、丛状星形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螺旋小体等结构[2~4]。PSP的各种临床变异型反映了病理性tau蛋白不同的解剖分布,但是它们与理查森型在组织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PSP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垂直核上性眼肌麻痹、严重的姿势不稳伴早起跌倒、假性球麻痹、中轴性肌张力增高、对称性多巴对抗的运动不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国外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病年龄是61~67.2岁,性别无明显差异。也有认为PSP男性患者中更常见[5],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诊断时间通常在发病2.2~4.7y,从发病到死亡病程约7y。因此神经科医师只有很短的时间去治疗甚至延缓病情进展及治疗并发症。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未被纳入我国诊断标准,前驱型PSP阶段现被广泛提及,此阶段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经文;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J];现代康复;2000年02期
2 张允建;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1H-MRS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2年02期
3 刘汝宏;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年10期
4 王金兰,杨霄鹏,韩彦林;帕金森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3期
5 刘汝宏;;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3年01期
6 王康,袁学谦,胡珏,唐铁钰,黄志凌;帕金森综合征病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7 李文斌;45例帕金森综合征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4年11期
8 徐长水,徐军,马建军,鲍玉洲,赵国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全帕金森综合征[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年06期
9 姚泉清,张武政,姚琳;特殊类型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6例误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10 Behnke S.;Berg D.;Naumann M.;Becker G.;赵睿;;经颅超声鉴别帕金森病和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翎;郭纪锋;王俊岭;唐北沙;;一个帕金森综合征家系致病基因的鉴定和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进;肖友生;;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线粒体DNA基因突变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宇清;赵利杰;卫华;;常见帕金森综合征的影像与临床特征[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小瑾;吴逸雯;陈生弟;;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磊;严新翔;郭纪锋;何丹;肖智权;聂利珞;张学伟;唐北沙;;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ATP13A2基因突变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严新翔;罗林紫;郭纪锋;王磊;唐北沙;;中国人群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FBXO7基因突变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学伟;李静;郭纪锋;严新翔;廖冰;肖斌;王春喻;杜鹃;周晓兰;原湘丽;牟英峰;曹立;唐北沙;;应用DHPLC检测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DJ-1基因突变[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谭峰;方美凤;刘晓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郭纪锋;王磊;何丹;肖智权;严新翔;唐北沙;;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PET影像学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郑慧娟;裘云庆;朱佩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31例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A];第九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承勇;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广西灵山县武利中心卫生院 钱进;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3 阿胜 编译;扫一扫,都明了[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肖友生;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线粒体DNA基因突变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廖海羚;探索线粒体DNA点突变与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性[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3 甘露;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与线粒体CYTB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罗林紫;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FBXO7基因突变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5 史长河;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PLA2G6基因突变分析及突变体PLA2G6蛋白活性测定[D];中南大学;2011年
6 马成猛;左旋多巴试验和颅脑MRI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的意义[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薛丽虹;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部分点突变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庞霖霖;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大鼠脑DMT1、FP1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陈晟;中国东部汉族马查多—约瑟夫病患者发病年龄相关修饰基因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9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59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