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G监测对昏迷患者临床预后的提示
发布时间:2019-12-03 01:32
【摘要】:背景: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病因多样,包括:弥漫性脑功能损害、结构性损害以及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EEG)监测能够直接反映皮层功能,是昏迷患者病情评估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同时EEG表现也能提示临床预后。既往研究针对特定病因根据不同的EEG形式确立了分级系统,其中部分EEG级别预后尚不明确。其是否能应用于更广泛的昏迷患者,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有研究认为昏迷患者睡眠现象的保留也能够提示理想的预后,但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对昏迷患者进行EEG监测,以期发现EEG表现对临床预后的提示意义,同时探寻睡眠现象的保留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入选昏迷患者进行首次GCS评分以及长程EEG监测,并记录病史资料。此后每周随访GCS评分以及常规EEG监测,直至随访期满或患者离院。结局事件包括:意识状态的好转、维持以及死亡。EEG表现根据Synek分级进行分类,并将EEG结果及GCS评分分别与临床预后进行Fisher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著性水平取P0.05。 结果:对16例昏迷患者进行了GCS评分及EEG监测。GCS评分与预后无显著差异,P=0.744,且无相关性[Spearman(GCS)=0.178, P=0.539]; EEG表现与预后无显著差异,P=0.062,但存在负相关[Spearman(EEG)=-0.713, P=0.005].16例病例中仅发现1例睡眠现象,维持意识障碍状态,1例疑似睡眠现象,最终好转。16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EEG结果发现周期样放电,不除外NCSE的可能。 结论:EEG监测与昏迷患者的临床预后存在相关性,能够用于评估预后,但需要扩大样本量,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睡眠现象与预后的关系仍不明确。EEG监测发现痫样放电的昏迷患者需要警惕NCSE。单独应用GCS评分或者EEG监测存在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细化EEG分级内容,增加EEG监测次数,并延长随访期。
【图文】:
j图1 病例11的EEG:该图显示在单极导联下,可见以前部导联为著的中-高波幅2-2. 5cps尖形慢波,,其后紧随一波幅略低的1-1. 5cps大慢波,二者呈复合慢波形式出现,以2秒左右间隔周期样出现。病例11临床考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癫痫。其1^£0(图7)表现为周期性复合慢波脑电活动,可见在中-高波幅2-2.5CPS尖形慢波之后,紧随一波幅略低的1-1.5CPS大慢波,以1.8-2秒间隔周期样出现;各导还阵发出现低幅20-24cpsP节律及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1
本文编号:2568992
【图文】:
j图1 病例11的EEG:该图显示在单极导联下,可见以前部导联为著的中-高波幅2-2. 5cps尖形慢波,,其后紧随一波幅略低的1-1. 5cps大慢波,二者呈复合慢波形式出现,以2秒左右间隔周期样出现。病例11临床考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癫痫。其1^£0(图7)表现为周期性复合慢波脑电活动,可见在中-高波幅2-2.5CPS尖形慢波之后,紧随一波幅略低的1-1.5CPS大慢波,以1.8-2秒间隔周期样出现;各导还阵发出现低幅20-24cpsP节律及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1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正昱;EEG监测对昏迷患者临床预后的提示[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568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689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