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640层3D-CTA联合3D打印脑动脉瘤成像的临床价值

发布时间:2020-01-27 12:38
【摘要】:目的术前通过颅内动脉瘤的全仿真模型对手术进行各种干预设计及进行"模拟手术练习",探讨其对提高手术质量的指导作用。方法将60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干预组患者则进行头部3D-CTA扫描,并将获得的影像学数据结合3D打印技术,将动脉瘤和毗邻重要结构打印出来,制造出该动脉瘤的全仿真模型,术前通过该全仿真模型对手术进行干预设计,制定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入路、动脉瘤夹的选择、放置的位置及角度、术中注意事项等),并通过该模型进行术前"模拟手术训练"。术中观察动脉瘤3D-CTA所见与手术所见吻合度,术后第1、3天行CT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与手术相关的脑梗塞或出血;同时完成1次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且在术后3~6个月对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载瘤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夹闭不全;术后进行3个月到半年的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60例患者术前3D-CTA所见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对照组9例发生近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干预组2例发生,发生率为6.7%;对照组11例发生远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7%,干预组4例发生,发生率为14.8%;对照组18例疗效良好,良好率69.2%,干预组25例疗效良好,良好率92.6%。干预组在近期及远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364,P=0.021;χ~2=4.841,P=0.028),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633,P=0.031)。结论全仿真模型对提高动脉瘤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手段。
【图文】:

模型图,全仿真,脑动脉瘤,脑CT


fintracranialaneurysmsassistedbygreenindocyaninevideoangiography(ICGV)andultrasonicperivascularmicroflowprobemeasuremen[tJ].ClinNeurolNeurosurg,2014,116(1):35-40.[4]MohrJP,MichaelKP,ChristianSM,etal.Managementwithorwithoutinterventionaltherapyforunrupturedbrain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ruba):amulticentre,non-blinded,randomisedtrial[J].Lancet,2014,383(9917):614-21.[5]LiJ,LanZG,LiuY,etal.Largeandgiantventralparaclinoidcarotidaneurysms:Surgicaltechniques,complicationsand图1患者脑CTA和脑动脉瘤全仿真模型Fig.1BrainCTAandsimulationmodelofintracranialaneurysm.A:BrainCTA,thearrowpointstotherightposteriorcommunicatinganeurysm,anddirectionisdownward;BandC:Thesimulationmodelofintracranialaneurysm,printedwitharatioof1to1,thearrowpointstotherightposteriorcommunicatinganeurysm.ABC·1226·

模型图,全仿真,脑动脉瘤,脑CT


fintracranialaneurysmsassistedbygreenindocyaninevideoangiography(ICGV)andultrasonicperivascularmicroflowprobemeasuremen[tJ].ClinNeurolNeurosurg,2014,116(1):35-40.[4]MohrJP,MichaelKP,ChristianSM,etal.Managementwithorwithoutinterventionaltherapyforunrupturedbrain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ruba):amulticentre,non-blinded,randomisedtrial[J].Lancet,2014,383(9917):614-21.[5]LiJ,LanZG,LiuY,etal.Largeandgiantventralparaclinoidcarotidaneurysms:Surgicaltechniques,complicationsand图1患者脑CTA和脑动脉瘤全仿真模型Fig.1BrainCTAandsimulationmodelofintracranialaneurysm.A:BrainCTA,thearrowpointstotherightposteriorcommunicatinganeurysm,anddirectionisdownward;BandC:Thesimulationmodelofintracranialaneurysm,printedwitharatioof1to1,thearrowpointstotherightposteriorcommunicatinganeurysm.ABC·1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颅内动脉瘤家族史与早发破裂无关?[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年02期

2 赵学喜,李慧勤,巩维进;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破裂3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03期

3 姜智南,黄求理,宋侃侃,周景义;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浙江临床医学;2000年05期

4 江宝柱,牛小敏;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新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03年01期

5 王利军,史耀亭,张新中,周文科,周杰,周国胜;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时机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07期

6 王志刚,丁璇;颅内动脉瘤[J];山东医药;2004年30期

7 康伟民,焦得让;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后的组织学改变[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6期

8 李明昌;陆永建;何伟文;伍健伟;;一颅内动脉瘤家系二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9 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陈建华,杨金成,方兵,何旭英,陈光忠,尹方明,徐如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10 白景阳,徐英辉,廉治刚,许友松,李伟华;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硕;鲁晓杰;季卫阳;;70岁以上老年人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孙晓川;夏小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伍聪;贺民;赵中新;李天贵;张瑜;;颅内动脉瘤再破裂风险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邢国祥;黄清海;许奕;刘建民;;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与破裂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丁小灵;任明山;李淮玉;何玉圣;邓克学;;颅内动脉瘤103例临床分析[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孙晓川;夏小辉;朱继;张晓冬;吕发金金;;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及临床随访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李春华;;旋转DSA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8 封灏;赵瑞;方兴根;黄清海;许奕;洪波;赵文元;李子付;刘建民;;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林成海;白玉明;邵斌;赵立卫;李阔;;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孔玉华;刘志忠;康熙雄;;颅内动脉瘤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芯片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梁兆松;人脑中的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吴中学 刘爱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决策[N];健康报;2007年

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杨鹏飞;颅内动脉瘤治疗思路要变?[N];健康报;2009年

4 记者 胡德荣 通讯员 邱志涛;血管重建术治颅内动脉瘤效果显著[N];健康报;2011年

5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N];文汇报;2009年

6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杨凯艳;颅内动脉瘤引发脑出血的“定时炸弹”[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扬;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评估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张振;探寻颅内动脉瘤新易感基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3 顾宇翔;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蒲朝霞;主动脉内径和弹性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沙龙金;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168例颅内动脉瘤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6 陈文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7 朱文焕;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虞军;全外显子组测序探寻颅内动脉瘤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辛涛;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张明铭;颅内动脉瘤的miRNA、mRNA表达谱及其分子网络调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华;1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薛文涛;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3 张利通;天津地区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腾;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D];济南大学;2015年

5 康慧斌;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风险因素分析[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6 鲍跃;3D-CTA与3D-DSA诊断及测量颅内动脉瘤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7 胡小辉;大鼠颅内动脉瘤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探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魏晓勇;广西壮族人群颅内动脉瘤患者SNP rs6841581多态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周孟;VCT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可靠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10 杜君;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Hunt-Hess分级的相关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3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73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2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