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脑出血合并脑缺血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1 03:19
【摘要】:目的: 学习脑出血的磁共振影像学改变,利用磁共振成像探索脑出血病人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研究脑出血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脑出血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的重要性。 方法: 抽取我院68例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发病2~3W内行头颅CT、MRI、MRA、SWI检查,分析影像学改变及临床资料,收集数据并观察病情转归。同期收集我院120例脑梗塞患者,统计既往脑出血史的占比。利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脑出血后并发脑缺血改变者共有33例,,总发病率为43.5%,其中CT发现6例,磁共振显示脑缺血图像较CT更清晰明显,病灶更大。脑出血并发缺血改变在基底节、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脑干、枕叶、胼胝体均可见,但以基底节区多见。单因素分析A组(并发缺血改变)与B组(无缺血改变)之间年龄、饮酒、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房颤)、脑血管病家族史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高血脂、颈动脉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949,P=0.042<0.05)、高血糖(OR=6.378,P=0.032<0.05)、冠心病房颤(OR=7.722,P=0.025<0.05)、脑血管病家族史(OR=12.648,P=0.012<0.05)与脑出血后并发缺血改变有独立相关性。 结论: 1.磁共振成像对脑缺血改变敏感,对于脑出血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检查能及时发现缺血病灶。 2.本组病例中缺血改变在基底节、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脑干、枕叶、胼胝体均可见,但以基底节区多见。脑出血后的急性脑梗塞可位于血肿邻近部位或远隔区,考虑未引发相应症状的原因在于位于血肿邻近部位的新发梗塞灶被该部位的脑出血症状掩盖;而远隔区脑叶的梗塞灶多较小,且对主要功能区影响不大,未表现出临床症状。 3.脑出血并发急性脑梗塞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狭窄的基础上合并脑水肿、过度降压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引起;脑出血患者头颅磁共振可观察到白质疏松、血管狭窄、陈旧性腔梗等慢性缺血性脑改变,这些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长期慢性作用下导致的。 4.年龄、高血糖、冠心病(房颤)、脑血管病家族史为脑出血后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社军;刘鸣;李卫征;李伟;张世洪;;脑卒中患者复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高升;甘洁;;磁敏感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年05期

3 鲁宏;胡惠;何占平;韩向君;陈晶;涂蓉;;三种不同MRI检查方法诊断早期脑缺血的实验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0年12期

4 汤永祥;张金平;钱振;高萍;;MR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J];江西医药;2008年04期

5 姬琳;甘洁;王兴臣;戴宏伟;纪孝伟;贺燕;;CT灌注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年06期

6 邵自强;赵雪梅;焦劲松;薛爽;汪仁斌;;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的初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4期

7 江翠红,丁爱国;论活血化瘀是脑出血急性期的基本治疗原则[J];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05期

8 蒋柳结;欧念飞;李绍东;李俊杰;陈华;江洪波;林凌;;2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SA结果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7期

9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10 徐连生,李卯和,马冬花;慢性酒中毒致脑萎缩10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581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81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5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