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用于脑胶质瘤检测的太赫兹时域近场扫描显微镜

发布时间:2020-03-21 23:14
【摘要】:太赫兹波的光子能量为毫电子伏量级,与很多生物分子或分子基团的振动、转动、弯折等状态的能隙重合,几乎不会使生物分子发生电离现象。所以太赫兹波表现出很好的生物安全性,在生物医疗检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从脑胶质瘤检测的角度对太赫兹近场成像技术在生物医疗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主流的基于孔径法、散射法和直接探测法的近场成像方法的基本设计思想及各自的技术难点,着重推导了基于直接探测法实现近场成像的物理和数学原理。系统地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设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原理,包括复折射率测量原理、光电导天线原理、相干探测原理等。讨论了系统设计过程中光程设计、延时线与数据采集、近场探针与样品间距测量、与可见光显微镜联用等问题的技术细节。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两点:(1)基于音圈电机延时线和光栅尺位置触发采集的方案,获得了相比传统步进模式延时线更短的信号采集时间和相比定采样率模式更准确的时域信号波形。(2)利用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的方式,实现了近场探针与样品间距的自动化测量。基于本文设计和搭建的太赫兹时域近场扫描显微镜,对光栅结构样品和脑胶质瘤等生物样品进行了近场扫描成像。光栅结构的成像结果显示,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不低于20μm。生物样品的成像结果显示,可以获得优于衍射极限的空间分辨率。其中,脑胶质瘤样品的成像结果显示,可以区分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脂肪与肌肉组织的成像结果显示,可以区分出脂肪和肌肉区域。脑组织样品的成像结果显示,可以区分出胼胝体和大脑皮层区域。本文的工作证明了太赫兹近场成像技术在生物医疗检测领域的应用潜力。
【图文】:

示意图,近场,孔径,太赫兹波


图 1.1 孔径法近场示意图射法实现近场成像的基本思想是,,如图 1.2 所示,利用曲率半径远小于端接近样品表面,当太赫兹波照射到导体尖端时,导体尖端的电荷仑力的作用与太赫兹电场同频率运动。由于针尖效应,会有多数电体尖端电场被局域增强。由于导体尖端局域增强电场的作用,其下体尖端电量相等、电性相反的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构成等效偶不变而电量与太赫兹电场同频率变化,因此会产生同频率的太赫兹波。在针尖性质确定的情况下,散射太赫兹波只与针尖下方局部的以通过对散射太赫兹波的测量实现小于太赫兹波波长的空间分辨率体针尖也可以有其他等效形式,比如被激光激发的半导体针尖,这激光调控半导体针尖的电导率来调制散射太赫兹波进行锁相测量。

示意图,散射法,近场,太赫兹波


图 1.1 (c)中太赫兹波调制深度小等。图 1.1 孔径法近场示意图1.2.2 散射法散射法实现近场成像的基本思想是,如图 1.2 所示,利用曲率半径远小于太赫兹波波长的导体尖端接近样品表面,当太赫兹波照射到导体尖端时,导体尖端的电荷在太赫兹电场中受到库仑力的作用与太赫兹电场同频率运动。由于针尖效应,会有多数电荷积累到导体尖端,导体尖端电场被局域增强。由于导体尖端局域增强电场的作用,其下方的样品中会存在与导体尖端电量相等、电性相反的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构成等效偶极子。等效偶极子间距不变而电量与太赫兹电场同频率变化,因此会产生同频率的太赫兹辐射,称为散射太赫兹波。在针尖性质确定的情况下,散射太赫兹波只与针尖下方局部的样品性质有关,所以可以通过对散射太赫兹波的测量实现小于太赫兹波波长的空间分辨率[32-39]。此处导体针尖也可以有其他等效形式,比如被激光激发的半导体针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激光调控半导体针尖的电导率来调制散射太赫兹波进行锁相测量。图 1.2 散射法近场示意图这种方式最大的难点在于,散射太赫兹波的能量太弱,背景噪声强,测量难度非常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9.4;O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启超;汪家春;王枭;赵大鹏;张继魁;李志刚;曾杰;;太赫兹波探测光子晶体涂层覆盖目标的可行性[J];发光学报;2017年02期

2 曾祥峰;;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科学家;2017年04期

3 ;第六届超快现象与太赫兹波国际研讨会[J];科技导报;2012年14期

4 ;第5届超快现象与太赫兹波国际研讨会通知[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5期

5 王宏强;邓彬;秦玉亮;;太赫兹雷达技术[J];雷达学报;2018年01期

6 张银;冯一军;姜田;曹杰;赵俊明;朱博;;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波散射可调谐超表面[J];物理学报;2017年20期

7 陈重威;;大器晚成的太赫兹波[J];今日中学生;2007年Z2期

8 徐公杰;陈镜;王耀乐;宋公明;;周期性结构的石墨烯对太赫兹波的吸收特性研究[J];光学仪器;2016年05期

9 秦华;黄永丹;孙建东;张志鹏;余耀;李想;孙云飞;;二维电子气等离激元太赫兹波器件[J];中国光学;2017年01期

10 李建蕊;李九生;;硅材料的太赫兹波频域特性分析[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岩;;太赫兹波前调控器件[A];第十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张存林;牧凯军;;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敏;权润爱;阮双琛;梁华伟;苏红;;连续太赫兹波在产品分布检测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戴厚梅;刘劲松;;空气中产生太赫兹波过程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孟坤;李泽仁;刘乔;权润爱;;1.40THz连续太赫兹波透射扫描成像[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李喜来;徐军;曹付允;朱桂芳;侯洵;;太赫兹波军事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存林;赵国忠;;太赫兹波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张存林;赵国忠;沈京玲;张岩;;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范文慧;;太赫兹波谱成像技术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赵国忠;梁卫华;张存林;杨国桢;;太赫兹波传播特性及成像研究[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爽 记者 付毅飞;首款国产太赫兹成像芯片发布[N];科技日报;2018年

2 韵文;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少谦:太赫兹通信是6G新型频谱资源技术[N];人民邮电;2018年

3 通讯员 金娜;科技城里审理“太赫兹波”案[N];浙江法制报;2018年

4 张乃千 谢琦;太赫兹:第五维战场“拓荒者”[N];解放军报;2017年

5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杨赛君;人体藏物品 数秒能发现[N];合肥晚报;2017年

6 李杰奇;太赫兹让隐身无处遁形[N];中国航天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余建斌;安检,秒过[N];人民日报;2017年

8 记者 聂翠蓉;液态水产生太赫兹波被证实[N];科技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范克龙;太赫兹安检:过安检只需1秒[N];安徽日报;2017年

10 张乃千;战场“黑科技”:太赫兹雷达[N];中国国防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建兴;宽带圆极化天线与太赫兹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2 李杨;太赫兹无源器件的设计与工艺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3 李少鹏;光学太赫兹辐射技术与微纳结构器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6年

4 王玉文;太赫兹辐射大气传输特性研究与信道分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5 江舸;太赫兹雷达成像机理与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6 梁达川;太赫兹波雷达与隐身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王茂榕;太赫兹目标散射特性及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8 孙汉聪;高温超导太赫兹辐射源的性能提升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8年

9 关晓通;太赫兹准光电子回旋脉塞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李骁;太赫兹InP DHBT收发芯片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蕾;太赫兹器件电磁特性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步正延;基于太赫兹成像技术的作物叶片水分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3 耿国帅;用于脑胶质瘤检测的太赫兹时域近场扫描显微镜[D];吉林大学;2018年

4 胡军;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奶粉添加剂检测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年

5 查衡;太赫兹波束扫描天线和平面滤波器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6 徐帆;太赫兹波成像信号的提取与处理[D];长江大学;2018年

7 陈康龙;基于超材料的带阻太赫兹滤波器设计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8 王晓冬;ABS材料形貌和缺陷的太赫兹光谱表征[D];长江大学;2018年

9 胡晓华;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及成像技术对转基因作物鉴别分析的初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10 张逸;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生物组织病变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4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94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5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