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FZD7对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2 00:35
【摘要】:目的:FZD7,是Wnt信号受体。其在物种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参与生物体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如神经嵴诱导、原肠胚形成、调控消化系统发育及维持肠内稳态等。近年来研究发现FZD7也在人类不同种类肿瘤的增殖、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和凋亡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其在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FZD7表达上调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了解其在胶质瘤中调控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公共数据库数据比较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FZD7转录组表达水平差异,研究FZD7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级别的联系,并通过临床样本验证。通过生存曲线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FZD7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对FZD7进行胶质瘤相关功能学注释。然后,通过转染慢病毒过表达或敲低FZD7,运用CCK-8、克隆形成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研究FZD7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成瘤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和侵袭小室实验研究FZD7对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过表达或敲低FZD7后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和WNT通路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最后,结合基础实验结果和生物信息学分析FZD7与胶质母细胞瘤间质亚型的联系和其转化到临床的应用意义。结果:我们发现FZD7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较正常脑组织表达上调,且其表达值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FZD7表达水平高的患者较低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并证明FZD7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GO、GSEA和GSVA三种算法,我们发现FZD7可能与胶质瘤增殖、迁移、细胞粘附,上皮间质转化等生物学行为相关。其后,通过细胞学实验证明敲低FZD7可以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且敲低FZD7后,WNT通路相关分子即磷酸化的GSK-3?与?-catenin表达均降低。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FZD7在胶质母细胞瘤的间质亚型中表达水平最高,且其可作为胶质母细胞瘤间质亚型和上皮间质转化的标志物。研究的最后发现在术后接受放疗或化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FZD7表达水平高的患者1、2、3、4、5年生存率均较低表达患者低。结论:FZD7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也是将来可用于胶质瘤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图文】:

曲线,胶质母细胞瘤,胶质瘤,患者


16图 1 FZD7 表达高低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A: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FZD7 表达水平较正常脑组织增高。B: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FZD7 表达水平较 WHOⅠ-Ⅲ级患者增高。C:ROC 曲线验证 FZD7 作为诊断胶质瘤患者恶性度级别的

曲线,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意义


图 2 K-M 曲线评估 FZD7 表达高低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预后意义3.3 在胶质瘤中,FZD7 与增殖、迁移、粘附、上皮间质转化(EMT)生物学过程相关使用GO分析FZD7相关基因和差异基因,发现在胶质瘤中 FZD7 与细胞增殖、细胞生长、EMT、细胞粘附、细胞迁移相关。运用 GSEA 分析全基因组数据发现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 EMT、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黏着斑、粘附连接。肌动蛋白参与到细胞迁移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而黏着斑组成了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之间的物理联系,通过整联蛋白发挥作用,参与调控细胞粘附。因为在 GO 分析和 GSEA 分析均发现 FZD7 与 EMT、细胞粘附、细胞迁移相关,接下来我们用 GSVA 算法进行验证。运用 GSVA 针对选定的功能基因集对每一个患者计算评分,发现 FZD7 表达水平与 EMT、细胞迁移、细胞粘附的评分呈正相关,与间质上皮转化(MET)、负调控 EMT、细胞增殖调控、对药物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建宏;王茂林;潘亚文;;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9年02期

2 杨海霞;李晓鸣;;外泌体与胶质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年11期

3 秦丽娟;贾永森;赵喜庆;张田;张伟;孙娜;;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3期

4 齐玲;徐俊杰;纪朋艳;吕士杰;韩磊;王玮瑶;;西兰花多肽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4年12期

5 万政强;陈晨;伏林山;孙关;;吡格列酮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6 李嗍,王枫,缪珊,骆文静;过量锌对鼠胶质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7 杨伟廉,王尧,韦永新,阮长耿,杜子威;抗胶质瘤细胞单克隆抗体SZ-38及其识别抗原的生化特征[J];生物化学杂志;1988年06期

8 斯可哉;;在体外和体内用利血平调节C_6胶质瘤细胞亚系对ACNU的抗药性[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8年02期

9 杨伟廉;抗胶质瘤细胞单克隆抗体SZ—38及其识别抗原的生化特征[J];苏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10 李方园;高翼之;王世浚;;四种人癌基因在脑瘤中的扩增和重排(摘要)[J];铁道医学;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鹏宇;李强;张建生;;雷帕霉素联合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俞文华;车志豪;张祖勇;许培源;陆镛民;傅林;朱强;陈锋;杜权;;骨桥蛋白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信号传导途径[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潘冬生;;多基因修饰胶质瘤细胞疫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玉宝;孙金龙;孟祥靖;魏麟;刘广存;崔友强;;胶质瘤细胞中VEGF、MMP-2、MMP-9的表达及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赵世光;;胶质瘤细胞周期动力学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资料汇编[C];2004年

6 张瑞;胡佩珊;臧清策;岳小飞;周帜;徐晓宇;韩为;张瑞萍;再帕尔·阿不力孜;;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胶质瘤细胞代谢组学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C];2016年

7 宋杨英;刘英姿;单保恩;;IL-18基因转染对大鼠9L胶质瘤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杨孔宾;赵世光;刘炳学;陈晓丰;戴钦舜;;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格;黄益玲;;MiR-19a靶向LRIG1对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影响[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10 李子超;姜东伯;杨舒雅;王静;孙元杰;赵国庆;杨琨;;B细胞受体相关蛋白31对胶质瘤细胞行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特约记者 李岳冰;中国胶质瘤放疗专家共识发布[N];健康报;2018年

2 张献怀 张文;瘤区埋雷 持续杀伤[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莹;可变剪接产生的ITSN1亚型在胶质瘤进展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2 于圣平;营养竞争微环境下PKM2在胶质瘤增殖侵袭和免疫抑制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3 马辉辉;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的辐射抵抗分子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苏辉;缺氧相关circDENND2A/miR-625-5p/HMGA1调控通路在促进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5 王群;磁共振影像对胶质瘤IDH基因表型特征预测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6 朱丹化;MicroRNA-497通过靶向调控mTOR及Bcl-2增强胶质瘤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D];苏州大学;2018年

7 孙伟力;LncRNA OIP5-AS1通过调节miR-410表达靶向调控Wnt-7b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8 余杨;ATP1A1对人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9 高梦琦;ISG20促进胶质瘤局部微环境免疫应答导致不良预后[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10 李振航;miR-196a/GATA6介导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及间质表型转化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轩豪;长链非编码RNA-SNHG5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珊珊;HOTAIRM1在胶质瘤干细胞中的作用和机制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3 王瑶;FZD7对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4 郭宝光;E2F-1基因沉默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5 谭春玉;STK32B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预后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6 段瑾;CD30L在小鼠脑胶质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7 罗雨松;阿片生长因子受体OGFR在人类胶质瘤上的表达及预后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8 岳金娟;ADC值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青岛大学;2018年

9 秦子英;TLR3调节HCMV相关恶性胶质瘤PD-L1表达的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10 鄢腾峰;MiR-512-5p靶向JAG1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D];南昌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94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94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8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