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RTN1-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07:53
【摘要】:背景:临床研究表明,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缺血的组织或器官重新再恢复血液供给的话,会出现严重的机能障碍并伴随着组织损伤加重和炎症反应应答。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当今世界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发现RTNs家族蛋白可以诱导凋亡,抑制轴突再生和调节蛋白质运输。其中RTN1又被称为神经内分泌蛋白,并在脑组织中表达丰富。然而,对于RTNs在缺血再灌注中促进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我们发现RTN1-C在大鼠I/R模型和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OGD/R模型)中均有特异性的升高,并可通过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相关的通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动物水平敲低RTN1-C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减轻与线粒体及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凋亡蛋白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因此,RTN1-C参与到脑缺血再灌注中的损伤作用,其机制与诱导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的凋亡通路有关。目的:探究RTN1-C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对神经细胞的影响,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线索。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证明RTN1-C在脑缺血/再灌注中表达上调。在OGD/R模型中,将RTN1-C过表达后,免疫荧光,CCK-8,流式实验证明细胞凋亡增加并且细胞对缺血性损伤的易感性增加,而敲低RTN1-C后可以逆转由缺血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减弱OGD/R处理的神经细胞的易感性。WB实验证明了在OGD/R模型中RTN1-C可以通过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相关的通路诱导细胞凋亡。通过免疫沉淀实验证明了RTN1-C与Bcl-x L相互作用并增加其在ER中的定位,从而减少Bcl-x L抗凋亡的活性。在大鼠MCAO模型中,通过免疫荧光,TTC染色,大鼠的神经学评分实验证明敲低RTN1-C后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降低。结果:1.RTN1-C在脑缺血再灌注中表达呈特异性上调(1)蛋白免疫印迹:RTN1-C在脑缺血再灌注12小时和24小时,其表达逐渐增加,而RTN1-A和RTN1-B的表达没有变化。RTN1-C在脑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呈高表达,在脑保护模型即缺血后处理和瑞芬太尼后处理组呈低表达。(2)免疫荧光染色:随着再灌注损伤时间的延长,分别取再灌注0小时,12小时,24小时后脑组织进行固定染色,RTN1-C(绿色)、DAPI(蓝色),图像重叠后显示: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组织中RTN1-C的表达逐渐增加。2.在脑缺血再灌注中RTN1-C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1)免疫荧光染色:在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对脑组织进行固定染色,其中RTN1-C(绿色)、活化的Caspase3(红色)、DAPI(蓝色),图像重叠后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活化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2)细胞活力实验:CCK-8实验表明,在细胞OGD/R模型中,过表达RTN1-C后,神经细胞的活力降低,敲低RTN1-C后,神经细胞的活力升高。(3)流式实验:在细胞OGD/R模型中,将RTN1-C过表达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加,RTN1-C敲低后,神经细胞的凋亡降低。3.在OGD/R模型中,RTN1-C可以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凋亡(1)在N2a细胞中分别过表达RTN1-C和敲低RTN1-C后,然后进行OGD/R处理后,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活化的Caspase-12,CHOP,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发现OGD/R处理后RTN1-C增加了Grp78,活化的Caspase-12,CHOP,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2)为了进一步证实RTN1-C参与到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凋亡,将N2a细胞过表达RTN1-C-GFP质粒,用内质网应激的抑制剂4-PBA处理6小时后,然后再进行OGD/R处理,之后蛋白免疫印迹检测Grp78,活化的Caspase-12,CHOP,活化的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表明4-PBA处理后,Grp78,活化的Caspase-12,CHOP,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显著抑制。4.在OGD/R模型中,RTN1-C可以诱导线粒体相关的凋亡(1)为了证明RTN1-C通过线粒体相关的凋亡途径参与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和活化的Caspase-3的水平,结果表明OGD/R处理后,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含量减少,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增加,而RTN1-C过表达后,胞质中细胞色素C和活化的Caspase-3的含量增加,反之敲低RTN1-C后,这些蛋白水平降低。(2)为了探究在OGD/R模型中,RTN1-C与Bcl-xL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及RTN1-C是否改变Bcl-x L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免疫沉淀和WB实验,我们发现OGD/R处理后,RTN1-C与Bcl-x L的相互作用增强,胞质中Bcl-x L含量增加,而过表达RTN1-C后,从线粒体异位到胞质中Bcl-xL含量显著增加。5.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敲低RTN1-C后可以降低细胞的凋亡(1)免疫荧光染色:为了进一步证明在大鼠I/R模型中RTN1-C敲低是否能够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组织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敲低RTN1-C后,与对照组相比活化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这说明敲低RTN1-C后可以下调神经细胞的凋亡。(2)TTC染色:为进一步探究敲低RTN1-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大鼠脑组织进行TTC染色发现,在假手术组中未见梗死区域,而在再灌注24小时组中可见明显的苍白色的梗死病灶,与对照组相比,敲低RTN1-C后大脑的梗死面积明显降低。(3)神经功能评分:采用Bederson评分标准来对MACO大鼠模型中神经学功能进行评分并探究敲低RTN1-C是否参与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感染Lv-shRTN1-C的MACO大鼠组中,与Lv-NC MACO大鼠组相比神经学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本实验通过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技术等实验证实了RTN1-C在脑缺血再灌注中通过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相关的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这为今后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娇;周国平;吴春晓;许秀洪;;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17年01期

2 孙大伟;齐新;高青;;丹参素调控自噬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7年05期

3 胡晓莺;陈振雨;;静脉淤血型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年04期

4 彭智远;刘旺华;曹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年08期

5 李瑞华;阚世廉;李津;;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年04期

6 秦聪;张杰;;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9期

7 宋亚刚;叶林峰;吃安坤;曹慧;沈甜;张晓双;侯建平;王斌;;5-脂氧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探讨[J];中南药学;2016年04期

8 刘磊;刘丽华;马玉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6年09期

9 杨杨;孙华;;近10年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5年07期

10 陈路;李玮玮;刘春慧;;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学智;车万民;董涛;周杰;赵全华;;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2 王宇歆;马涛;李凤娟;杨成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对策的初步探讨[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3 吴艳;李春英;贾旭峰;何颖;;椒苯酮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4 莫书荣;李德剑;;诺迪康对离体豚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朱贤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曹性玲;黄志华;李良东;黎晓;曾雪亮;曾靖;;大豆苷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7 刘建修;;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防治最新进展[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吉人;严盛;刘小孙;郑树森;;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减轻移植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吕昌迎;龙超良;高俊钰;汪海;;埃他卡林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黄贤华;黄常亮;宋微微;方伟;杨芳炬;;迎春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代明勇 邹争春;新型蛋白MG53能有效避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中国医药报;2016年

2 燕海霞 王忆勤 李福凤;川芎嗪在肾脏病中应用前景看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抗呆I号可恢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衣晓峰 岳金凤 记者  李丽云;我科学家揭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奥秘[N];科技日报;2007年

5 万同己;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干预[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张中桥;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张中桥;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衣晓峰 靳万庆;静脉麻醉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被揭示[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张茨;扭转的睾丸切还是保——医生有新说[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小康;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2 蒋海山;缺血再灌注器官型脑片神经再生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3 蒋玲玲;药物后处理对心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信号通路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孟哲;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TRPM7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5 郭森;IRF4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胡晓莺;热休克蛋白90α对静脉淤血型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7 曹霞;人参皂苷Re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英俊;双苯氟嗪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9 包维民;大鼠肝脏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细胞死亡方式及修复因素的系列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10 李铁军;内源性抗炎细胞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守纪;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2 徐晨;IL-35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3 黄俊;吗啡预处理经由ERK通路调控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减轻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4 武康;NLRP3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MCC950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5 唐sヶ,

本文编号:2602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02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