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经典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瘀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7:58
【摘要】:目的:通过对耳穴压豆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经典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瘀血阻窍型眩晕)的研究探讨,评价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东阿县中医院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断为经典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瘀血阻窍型眩晕))的住院病人68例,按随机单盲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耳穴压豆治疗。有基础疾病的在不干扰本研究前提下可依先前医嘱用药,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症候积分量表评分、DARS量表评分、TCD检查BA及VA血流改变,临床疗效,住院天数,使用SPSS 19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68例,其中研究组34例,对照组34例,无剔除病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基础疾病及眩晕症候等方面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在临床疗效、眩晕症候积分量表评分、DARS量表评分、TCD检查BA及VA血流改变、住院天数方面比较,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经典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瘀血阻窍型眩晕)的耳穴压豆疗法,优于单一的西医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缩短住院天数方面优势明显,是合理、切实可行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
本文编号:2605697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黄文琴;贺晓琴;;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5期
2 姜伟;赵晓峰;孟智宏;;后循环缺血的名称演变及治疗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3年06期
3 刘广西;张伯兴;刘书珍;;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年01期
4 耿银龙;常诚;曹辉;;后循环缺血的评价方法探讨[J];中医学报;2012年06期
5 许敏;陆学胜;;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及其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年03期
6 吴晓丹;张林;杨勇;白晶;王煦;;《傅青主女科》治疗痛经方剂配伍规律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魏微;张微微;王娟;;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0年04期
8 赵钢;崔丽英;韩军良;;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年05期
9 张静;王京奇;;化痰活血汤治疗后循环梗死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年02期
10 陈文锋;;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8例[J];新中医;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605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056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