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图文】:
各临床类型所占比例
5将患者按年龄分组(表 2-2):<18 岁 23 例,其中肝型 14 例(60.94%),脑型 4 例(17.4%),,混合型 3 例(13%)。≥18 岁 34 例,其中肝型 25 例(73.5%),脑型 4 例(11.8%),混合型 5 例(14.7%)。通过比较发现,各年龄组均以肝病型为主,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类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图 2-2 各首发症状所见比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华;杨桦;;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医刊;2017年12期
2 杜壮;;2例肝豆状核变性报道[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37期
3 饶娆;杜益刚;汪炜民;夏昆;徐银;薛本春;韩永升;韩咏竹;;类似Creutzfeldt-Jakob病影像学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年03期
4 蒋立会;丛乐乐;周梅香;毛瑞涛;;兄妹4人肝豆状核变性诊治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年08期
5 韩海桃;;小儿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87期
6 王丽华;;肝豆状核变性 您了解么?[J];肝博士;2016年01期
7 ;《肝豆状核变性》介绍[J];江淮文史;2016年01期
8 段国英;姚丽英;姚丁;;肝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与早期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46期
9 白新璐;;肝豆状核变性110例临床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年06期
10 罗勤;;肝豆状核变性:一种先天性遗传病[J];家庭医学;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安琴;徐春生;李传富;武红利;卢琦;张春芸;;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底节区变化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2 杨文明;;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4年
3 孟凡娜;李玲;胡明;吕佩源;董艳红;;误诊为抑郁症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4 吴志英;王柠;;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修订版)[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5 吴谨;孙学荣;朱力生;余立;吴明凤;;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干预[A];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6 汤其强;;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7 余小玲;韩咏竹;杨任民;孙道银;喻绪恩;韩永升;薛本春;胡纪源;王训;李凯;王共强;叶冬青;胡文彬;;安徽省肝豆状核变性的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8 孟凡娜;;误诊为抑郁症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A];第四届全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研讨会及高级讲授班论文汇编[C];2015年
9 韩永升;汪凯;李波;韩咏竹;马心锋;;肝豆状核变性注意网络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10 朱华倩;;肝豆状核变性一例并回顾相关文献[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爱琼 李金强;病理性“美瞳”:肝豆状核变性[N];大众卫生报;2018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实习生 杨雅婷 通讯员 周密;约八成罕见病在儿童期发病[N];南方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尹慧文;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率高[N];大众卫生报;2012年
4 朱广苓 陈颖;肝豆状核变性易误诊[N];健康报;2009年
5 周颖;安徽省中医院肝豆状核变性研究取得系列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杨旭;肝豆状核变性易误诊[N];健康报;2007年
7 黄树春;眼科助诊肝豆状核变性[N];健康报;2007年
8 中南大学肝病研究所教授 杨旭;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病例分析[N];健康报;2007年
9 杨任民;铜与肝豆状核变性[N];大众卫生报;2000年
1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传染科 何纲;半数肝豆状核变性被误诊[N];大众卫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鹏景;弱视和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视觉认知功能损害机制的噪音与模型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童德军;湖南地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热点和多重PCR反向杂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易露茜;暴发性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余昊;浙江地区肝豆状核变性的ATP7B突变特征及特殊表型分析[D];浙江大学;2017年
5 张东锋;WD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关系,基因型—表型关系和基因突变类型—青霉胺疗效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叶盛;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外显子突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万波;中国汉族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ATP7B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谷绍娟;肝豆状核变性遗传和致病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陈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调查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董沁韵;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骨质疏松可能原因分析以及骨关节病变的临床特点[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乐;肝豆状核变性少见影像学改变一例及新发错义突变致病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2 王璐;57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分析[D];兰州大学;2018年
3 张发平;DTI联合~1H-MRS对肝豆状核变性脑组织微观结构损害的定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4 赵龙;一例肝豆状核变性家庭的ATP7B基因突变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5 于盈盈;10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分析和基因检测[D];青岛大学;2017年
6 乔丽娜;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兰州大学;2013年
7 李粉粉;调经汤联合西药排铜对女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杜漠;中药排铜筛选方法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9 王平;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基因分析及基因诊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吉一U
本文编号:2618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1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