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氯吡格雷抵抗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以及基因多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14:23
【摘要】:第一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并对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7天后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分为氯吡格雷敏感(CS)组及氯吡格雷抵抗(CR)组。出院后继续口服氯吡格雷并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剔除换药及未规律口服氯吡格雷的患者。根据主要终点事件脑梗死复发的随访结果,分为脑梗死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一般临床资料,并比较CS组与CR组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1.CS组22人,CR组39人。排除被剔除者,随访结果示脑梗死复发组9例,未复发组37例。CS组复发0人,脑出血1人,CR组复发9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人。2.脑梗死复发组较未复发组心脏病史比例高(44.4%对5.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59,P=0.01);两组其他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R组脑梗死复发率(37.5%)明显高于CS组(0%)(P0.05)。第二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CYP2C19*2(681GA)、CYP2C19*3(636GA)及ABCB1(3435CT)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CR及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并探讨C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7天后检测血小板功能,分为CS组和CR组。比较CS及CR组的一般临床资料。58例通过Snapshot基因测序检测3个位点基因多态性,分为野生型、杂合型、纯合型。分析ABCB1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CR的相关性。嘱所有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氯吡格雷并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剔除换药及未规律口服氯吡格雷患者。观察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复发之间的关系。定义*1/*1为正常代谢型(NM);定义*1/*2或*1/*3为中间代谢型(IM);定义*2/*3、*2/*2、*3/*3为慢代谢型(PM),比较3种代谢型的CR及脑梗死复发有无差异。结果:1.CS组22例,CR组39例。年龄、性别、吸烟可能对CR有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年龄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7,95%CI=1.012-1.168,P0.05)。2.CYP2C19*2位点突变率为53.45%;CYP2C19*3位点突变率为5.17%,无纯合突变;ABCB1(3435CT)位点突变率为72.41%。3个位点中,CS组与CR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慢代谢型发生CR的比例(80%)高于正常代谢型(62.5%)及中间代谢型(65.52%),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后,9例脑梗死复发,37例未复发,其中有43例进行了snapshot检测。3个位点中,3种基因型的脑梗死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种代谢型中,脑梗死复发分别为4例(21.1%)、5(21.7%)、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阿托伐他汀剂量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抵抗是否与阿托伐他汀剂量相关。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氯吡格雷片75mg/d、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7天后检测血小板功能。嘱CR患者出院后口服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mg/d。2周后复查血小板功能,比较两次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结果:进行复查的15例CR患者,阿托伐他汀剂量减半前后MA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部分脑梗死患者存在CR,CR患者复发率高;心脏病史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2.年龄、性别、吸烟可能对CR有影响。年龄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3.CYP2C19*2(681GA)和ABCB1(3435CT)突变率高,CYP2C19*3(636GA)突变率低。3个位点基因突变与CR及脑梗死复发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CR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剂量无关。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龙梅;田新利;李俊峡;;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低反应发生率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年04期

2 武钟毅;王保爱;;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03期

3 陈昕朦;金晶;黄民;蔡业峰;;CYP2C19、P2Y1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师;2014年06期

4 王婧;袁晋青;;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下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2期

5 王娟;;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03期

6 张红梅;方向华;刘宏军;秦晓明;张新卿;;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糖尿病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9期

7 孙建军;李长栋;荔志云;;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年05期

8 刘玲;杨f ;李敏;侯华娟;刘亚红;陈光辉;张仁良;刘新峰;;血栓弹力图评价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2期

9 白净;张效林;梁振洋;孙莹;冯雪瑶;韩雅玲;;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2235048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04期

10 张玮;汤新强;蒋丽华;;吸烟对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年09期



本文编号:2626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26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