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多重作用力稳定的siRNA纳米药物介导神经胶质瘤治疗

发布时间:2020-04-16 09:09
【摘要】:恶性脑神经胶质瘤作为最难以治疗的肿瘤类型之一,由于生长位置的限制使得手术切割不彻底、容易压迫神经、损害正常人体功能等,目前对其仍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用于胶质瘤治疗的药物多种多样,核酸类药物如小干扰RNA(siRNA)作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在脑神经胶质瘤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近年来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提高了siRNA的递送效率,加速了siRNA药物的临床转化。但诸多递送屏障如血液稳定性、血脑屏障(BBB)、肿瘤主动富集及原位有效释放等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难题。基于此,本课题构建了一种三重作用力(电荷、氢键、疏水)稳定的siRNA纳米药物(3I-NM@siRNA),通过脑靶向配体Angiopep-2(Ang)的修饰,其具有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潜质。凝胶电泳实验和动态激光光散射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单重作用力(电荷)稳定的siRNA纳米药物(1I-NM@siRNA),3I-NM@siRNA具有更好的siRNA包裹能力和压缩能力,形成较小的纳米颗粒(38纳米)。生理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3I-NM@siRNA在负电荷物质肝素钠的竞争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其血液循环时间(半衰期38分钟)相对于1I-NM@siRNA(半衰期8分钟)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由于本实验采用的疏水稳定分子具有活性氧(ROS)响应性能,使得3I-NM@siRNA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条件下,能够快速有效的释放出装载的siRNA药物,从而发挥其治疗效果。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通过Angiopep-2多肽配体的修饰,3I-NM@siRNA对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MG具有很好的靶向能力。流式定量分析得到Ang-3I-NM@siRNA靶向效率是非靶向纳米粒子的3.5倍。同时,荧光素酶RNA干扰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其靶向性,Ang-3I-NM@siRNA的基因沉默效率到达80%,远高于同样条件下的非靶向纳米粒子3I-NM@siRNA(50%)。另外,MTT实验结果表明,Ang-3I-NM@siRNA纳米颗粒基本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验证Ang-3I-NM@siRNA的治疗效果,本论文针对Polo样激酶-1(PLK1)为靶点进行了进一步的RNA干扰实验。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siRNA浓度为200 nM的条件下,Ang-3I-NM@siRNA的基因沉默效率在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达到80%和63%,展现出良好的siRNA治疗效果。为进一步验证Ang-3I-NM@siRNA的靶向和治疗效果,本论文构建了原位人神经胶质瘤小鼠模型。siRNA纳米药物的体内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Ang-3I-NM@siRNA具有更好的神经胶质瘤靶向能力,在肿瘤部位的积累量是3I-NM@siRNA的二倍。选用siPLK1和siVEGFR2(VEGFR2:血管内皮增长因子受体)两种siRNA对神经胶质瘤小鼠进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Ang-3I-NM@si(PLK1+VEGFR2)组小鼠的肿瘤增长最缓慢、体重变化最少且小鼠生存周期最长(52天)。肿瘤的组织学HE染色和TUNEL实验结果表明,Ang-3I-NM@si(PLK1+VEGFR2)组具有最好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和杀伤效果。采用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标记血管,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发现,Ang-3I-NM@siVEGFR2和Ang-3I-NM@si(PLK1+VEGFR2)组肿瘤中新生血管的数量相较于其它组明显减少。通过以上治疗结果可知,siPLK1和siVEGFR2具有协同治疗脑神经胶质瘤的效果。综上所述,本论文成功构建了一种三重作用力稳定的脑靶向siRNA纳米药物,其具有较好的血液稳定性、较高的脑肿瘤富集能力以及有效的肿瘤原位siRNA释放。细胞和动物水平实验证实了携带治疗性siRNA的纳米药物具有很好的基因沉默和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此智能型siRNA纳米药物具有人脑神经胶质瘤临床治疗的潜力。
【图文】:

神经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雷帕霉素


图 1-1 神经胶质瘤中被破坏的关键细胞通路的简图概述(缩写:RTK -受体酪氨酸激酶、PTEN -磷酸酶和紧张素同源物、PI3K -磷酸肌醇激酶、V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雷帕霉素 mTOR -哺乳动物靶蛋白、MAPK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Cdk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Rb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TCA-三羧酸,IDH -异柠檬酸)[10]。为了靶向治疗脑神经胶质瘤中被破坏的信号通路,研究者们设计合成了各种类型的药物,包括小分子抑制剂(如替莫唑胺 TMZ, 多柔比星 DOX)[26-34]、抗体(如贝伐珠单抗 Bevacizumab)[7, 35-38]、核酸(如 siRNA, miRNA)[39-45]等,其中许多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由于神经胶质瘤在治疗中存在血脑屏障这一障碍,因此对药物要求很高,一般采用对血脑屏障具有渗透性高或能适当打开它的小分子药物进行胶质瘤治疗(如瑞加德松)[46, 47]。1.3 siRNA 用于脑神经胶质瘤治疗

载体,类型,靶向


以实现特定的靶向功能。纳米载体与 siRNA 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诱捕或接合而产生的纳米制剂的方法被称为 siRNA 纳米医学[65]。目前为止,不同类型的纳米粒子(如图 1-2)已被广泛开发为 siRNA 递送载体,包括有机聚合物(如胶束、纳米凝胶、线性链、树枝状大分子等)、无机纳米粒子(如金、量子点、二氧化硅等)、脂质体,,外泌体、DNA 纳米结构载体以及融合了不同材料的杂化物等[66-71]。各种纳米载体虽然具备高效的 siRNA 装载能力,但在活体输送中,并不能大量高效累积在病灶位点特异性靶向基团的协助能够使纳米粒子准确、快速和高效的到达肿瘤部位。这些靶向基团包括小分子(如生物素、叶酸、半乳糖)[72]、多肽(如 Angiopep-2、cRGD、和 IL-13p[73, 74]和蛋白质(如抗体、转铁蛋白)等[75]。靶向基团的使用不仅使药物被快速的递送到病灶位点,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还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大大促进细胞对药物的摄取等[76]。近些年来仿生型生物膜也多被用来包裹纳米粒子,以增强纳米粒子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和特异靶向能力,其中癌细胞可通过同源归航效应准确到达目标肿瘤部位[47, 77]。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瑜;刘根新;吴培星;李剑勇;董鹏程;周绪正;魏小娟;;纳米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2 刘先曙;纳米药物可以延长脑神经细胞的寿命[J];科技导报;2004年01期

3 邢颖;吴树仙;李超;冷伏海;赵宇亮;;纳米药物研发与商业化趋势统计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7年06期

4 孙漩嵘;张隆超;施绮雯;李汉兵;赵航;;细胞-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7年07期

5 郭希颖;魏巍;王坚成;张强;;微流控技术在纳米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17年10期

6 赵迎欢;B釨rbel Dorbeck-Jung;;纳米药物设计与负责任创新:建构论视角的解释[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01期

7 刘岩;张英鸽;孙岚;姚红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中卡铂含量[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年05期

8 文声;;纳米药物——21世纪医学技术的重要方向[J];技术与市场;2009年04期

9 曹阳;;治疗癌症将用纳米药物 癌症有望成慢性疾病[J];金属世界;2006年01期

10 刘静;唐浩;米鹏;魏于全;;抗肿瘤纳米药物临床转化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冰;;纳米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转运与安全评价基础[A];2018年中国药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8年

2 沈桂芝;闫学海;;界面组装设计疏水纳米药物及其抗肿瘤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6年

3 何冰;;从个体到群体的纳米药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细胞转运与安全评价基础[A];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C];2018年

4 施兴华;田发林;王九令;俞淼荣;甘勇;;纳米药物递送中的力学问题[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5 于海军;李亚平;;细胞内酸性环境响应的高分子纳米药物递送系统[A];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4年

6 常艳;;纳米药物遗传毒性研究现状[A];纳米物质遗传毒性研究与评价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8年

7 刘银丽;;纳米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8 王娜;常福厚;肖云峰;钱新宇;;纳米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9年

9 张瑞华;李丽琴;石童;徐建富;陈学军;;石杉碱甲纳米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10 洪伟勇;章文红;王石健;夏修远;王金明;;生物可降解纳米药物转运系统研究进展[A];2014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凤;中外团队提出纳米药物主动抑瘤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本报通讯员 马超;南开大学团队合成“可激活”纳米药物[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记者 牛瑾;“可激活”纳米药物问世[N];经济日报;2018年

4 记者 陶婷婷;为研发治疗肿瘤纳米药物提供新思路[N];上海科技报;2018年

5 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周慧;新型高分子纳米药物或可早期预警治疗癌症[N];科技日报;2016年

6 通讯员 杨舒婷 记者 张晔;给纳米药物披上聚合物“外衣”[N];科技日报;2017年

7 编译 王迪;纳米药物联合抗癌[N];医药经济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马爱平;纳米药物会成为治癌“导弹”吗?[N];科技日报;2007年

9 常丽君;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车兼具双重抗癌功效[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白毅;纳米药物研发:在前行中突破[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媛;组分精准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周泉;γ-谷氨酰转肽酶响应电荷反转聚合物的设计与高效抗肿瘤纳米药物的构建[D];浙江大学;2018年

3 张少博;新型莱啉系列近红外光热纳米药物的制备与肿瘤诊疗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4 赵培起;多功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光热治疗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5 王建国;iRGD修饰的载凡德他尼纳米药物对肝癌的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周青;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纳米药物的构建及高效靶向转运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7 陈博;基于Ferumoxytol的纳米药物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8 游朝群;功能化铂类纳米药物设计及抗肿瘤活性评价[D];东南大学;2018年

9 吴险;高压氧增强纳米药物抗肿瘤作用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胡希;酸响应功能放大型纳米药物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希敏;新型纳米药物组合法制备及其制剂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2 杨志朋;透明质酸螯合siRNA的纳米药物用于脑胶质瘤的高效治疗[D];河南大学;2019年

3 刘媛媛;多重作用力稳定的siRNA纳米药物介导神经胶质瘤治疗[D];河南大学;2019年

4 李程;微针透皮贴剂担载纳米药物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5 雷帅权;对肿瘤微环境响应的抗癌纳米药物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6 金健斌;锰砷纳米药物抑制肝癌的侵袭与转移[D];厦门大学;2017年

7 辛靖宇;无机联合纳米药物治疗肿瘤和克服肿瘤耐药性的基础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8 李瑶琪;新型铁蛋白纳米药物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效应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9 金妍;新型纳米药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10 杨怀林;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的纳米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与抗肿瘤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29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29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7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