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介入治疗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0 17:04
【摘要】:第一部分介入治疗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研究目的:探索介入治疗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分析影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可能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232例患者中有60例(4.87%)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P=0.022)、吸烟史(P=0.043)、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P=0.000)、心血管合并症(P=0.001)、动脉瘤最大径10mm(P=0.000)、不规则形态或有子囊(P=0.010)、血流导向装置(P=0.000)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P=0.000,OR=3.503)、心血管合并症(P=0.002,OR=3.290)、动脉瘤最大径10mm(P=0.000,OR=3.571)和不规则形态或有子囊(P=0.019,OR=2.191)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既往脑梗死病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心血管合并症、动脉瘤直径10mm和不规则形态或有子囊是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介入治疗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研究目的:探讨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术中破裂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提供对策。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术中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共1232例患者中有11例(0.89%)发生术中破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P=0.025)、前交通动脉瘤(P=0.009)、不规则形态(P=0.001)、支架应用(P=0.016)与术中破裂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P=0.008,OR=6.919)、不规则形态(P0.001,OR=9.758)、前交通动脉瘤(P=0.024,OR=4.648)是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发生IPR的独立危险因素,放置支架是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发生IPR的保护因素(P=0.026,OR=0.238)。研究结论:心血管疾病史、不规则形态、前交通动脉瘤时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治疗患者术中破裂的发生率低于非支架治疗患者。第三部分介入治疗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研究目的分析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32例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缺血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232例患者中有34例(2.76%)发生缺血并发症,其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6例、术后症状性脑梗死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P=0.002)、吸烟(P=0.050)、动脉瘤最大径10 mm(P=0.005)与缺血并发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OR=3.192,P=0.003)、吸烟(OR=2.956,P=0.022)、动脉瘤最大径10 mm(OR=2.915,P=0.004)为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并发症的永久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8.8%(3/34)和2.9%(1/34)。研究结论高血压病、吸烟、动脉瘤最大径10 mm是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第四部分介入治疗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目的报道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及影象学随访结果,并探索影响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动脉瘤术后复发提供帮助。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且有完整随访的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收集其临床和影象学特征,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可能与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共537例连续性数据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56例(10.4%)发生术后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SAH病史(P=0.038)、动脉瘤最大径10mm(P0.001)、瘤颈宽度6mm(P0.001)、治疗策略(P=0.001)与动脉瘤术后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SAH病史(P=0.004,OR=4.361)、动脉瘤最大径10mm(P=0.008,OR=3.491)是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栓塞相比,支架辅助栓塞可降低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术后复发风险(P0.001,OR=0.146)。研究结论既往SAH病史、动脉瘤最大径10mm是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栓塞相比,支架辅助栓塞可降低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术后复发风险。
【图文】:

流程图,颅内动脉瘤,囊性,病例


绗宦畚? 18 -图 1 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例纳入流程图1、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与性别。研究共纳入 1232 例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程序,其中男性患者 395 例,女性患者 837 例,平均年龄为 57.41 11.08 岁,,中位年龄值为 58 岁。2、既往病史和合并症入选的 1232 例 SUIAs 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582 例(47.2%),糖尿病史107 例(8.7%)

影像资料,介入治疗,囊性,患者


图 1 介入治疗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患者影像资料一名 53 岁的女性患者。 A:脑血管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箭头); B:放置微管,箭头显示微导管的头端; C:术中破裂,可见动脉瘤体内的造影剂溢出(箭头);:立即进挽救性填塞,箭头示最终结果; E:术后即刻 Dyna CT 显示蛛网膜下腔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展;舒航;卓礼霞;贺龙双;张威;殷利明;钟德泉;王文涛;徐伟光;马亚宾;;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防治[J];广东医学;2015年07期

2 张靓;杜伟;;造影剂脑病及其相关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33期



本文编号:2634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34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9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