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4 13:00

  本文关键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椎动脉远端闭塞,致使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此处传导束及神经核团受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表现综合征。典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具有五大症状: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前庭小脑纤维损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病侧软腭麻痹以及该侧咽反射减弱等真性球麻痹表现(舌咽、迷走神经疑核受损);同侧面部触觉存在、痛温觉丧失,对侧躯体的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三叉神经脊束核、脊髓丘脑侧束受损);Horner征(交感神经通路受损);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部分小脑及蝇状体受损)。 目的:通过对41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41例确诊为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及同期386例(包括上述41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所修订的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对其不同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预后等临床特点的描述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本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7-64岁,非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梗死患者的发病高发年龄为65-73岁;2、本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性别的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男性(32人)明显高于女性(9人),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可干预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的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本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出现最多的是眩晕、吞咽困难,其次为构音障碍、偏身感觉障碍、眼震、共济失调、呃逆、Horner征、中枢性面瘫、肢体轻偏瘫、阳性病理反射、及复视等;5、本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均行头部MRI检查,其中32例患者已行头部CT检查,头部MRI检查脑干内均发现责任病灶,38例患者行颅内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29例患者行头部MRA检查,其中病灶侧椎动脉狭窄、不稳定斑块或者发育异常的有18例,双侧椎动脉均存在异常的2例,病灶对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系统不稳定斑块、血管狭窄或发育异常的6例,未见明显异常的2例;6、经系统治疗39例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9例患者症状在2-3周的疗程中逐渐缓解消失,6例遗留不同程度感觉障碍,4例遗留轻度Horner征,2例遗留共济失调。但有2例因病情进展呼吸衰竭死亡。 结论: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7-64岁,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吸烟、饮酒为男性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为女性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3、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偏身感觉障碍、眼震、共济失调、呃逆、Horner征,此外还有中枢性面瘫、肢体轻偏瘫、复视等少见临床表现;4、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预后相对良好。
【关键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椎动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中英文缩写词11-14
  • 第1章 引言14-16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6-19
  • 2.1 材料与方法16
  • 2.1.1 入选标准16
  • 2.1.2 排除标准16
  • 2.2 研究方法16
  • 2.3 诊断标准16-18
  • 2.4 统计分析18-19
  • 第3章 结果19-25
  • 3.1 危险因素19-22
  • 3.1.1 性别构成19
  • 3.1.2 年龄构成19-20
  • 3.1.3 可干预危险因素20-22
  • 3.2 临床症状与体征22-23
  • 3.3 影像学及超声检查结果23-24
  • 3.4 治疗及预后24-25
  • 第4章 讨论25-30
  • 4.1 危险因素25-26
  • 4.2 责任血管26-27
  • 4.3 症状及体征27-28
  • 4.4 辅助检查28
  • 4.5 治疗及预后28-30
  • 第5章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6
  • 综述36-46
  • 参考文献42-4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张莉;姜亚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年05期

2 苏敬敬;;延髓背外侧综合征[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年04期

3 吴菁;李威;;31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年01期

4 纪术忠;许力;陈育华;;Wallenberg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10期

5 金英子;崔京玉;王荣娟;;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率的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年06期

6 王宇,冯加纯,饶明俐;Wallenberg综合征58例临床表现、CT及MRI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5期

7 徐树军;周勇;惠凯;周典贵;;以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的延髓出血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4期

8 林大正;王嗣欣;周丽红;高燕军;米艳娟;陈启东;董可辉;;瓦伦贝格综合征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探讨[J];中国综合临床;2006年08期

9 孙宏侠,周艳,白春艳,李宗树;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4期

10 吴银艳;吴臣义;陈卓友;;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年22期


  本文关键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5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b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