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联合感知提醒对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09:04
【摘要】:目的对比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感知提醒(SC)治疗与单独使用rTMS治疗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单侧忽略患者忽略严重程度、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定者盲法设计,将33例右侧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rTMS+SC组(n=16)和rTMS组(n=17)。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rTMS+SC组患者同时接受rTMS以及SC治疗,rTMS组患者仅接受rTM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后顶叶皮层,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动阈值,治疗时间为1次/d,5d/周,连续治疗2周;SC治疗采用佩戴提醒腕表,每天累计提醒时间为3h,5d/周,连续佩戴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评定单侧忽略严重程度〔单侧行为忽略常规子量表(BIT-C)和凯瑟琳博格量表(CBS)〕,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评分量表(FMA)、上肢活动量表(ARAT)〕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与单纯rTMS治疗比较,rTMS+SC组在BIT-C方面改善更好(P0.05)。其余CBS、上肢功能(FMA、ARAT)指标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MS联合SC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症状,可望作为单侧忽略的多技术联合治疗策略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东锋;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6期

2 吴宗耀;;从经颅磁刺激谈起[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年12期

3 陈亚伟;;北京博爱医院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取得较好效果[J];首都医药;2012年19期

4 王晓明,龙存国,吴碧华,张国元,李秋茹,赵小琼,郑霞清;经颅磁刺激安全性的实验研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5 程艮;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年01期

6 王晓明,龙存国,吴碧华,张国元,李秋茹,赵小琼,郑霞清;反复经颅磁刺激安全性的实验研究(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3期

7 王修信,胡维平,杨永栩,梁冬冬,周建玲,卢小春;经颅磁刺激线圈半径对深度感应电场分布影响[J];广西物理;2004年04期

8 欧阳取平,王玉平;经颅磁刺激在言语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的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9 曹静;丁成峗;樊永平;;经颅磁刺激在癫痫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5期

10 郭谊;丁美萍;;经颅磁刺激和癫痫[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骏超;;经颅磁刺激对手部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宋为群;;经颅磁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3 霍小林;杨巍;;经颅磁刺激磁场对细胞增殖及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何艳;吴小鹰;郑小林;侯文生;彭承琳;;经颅磁刺激对握力影响机理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李冬;强静;韩瑞;解冰川;王铭维;顾平;;经颅磁刺激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A];第五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6 许涛;郭正成;;经颅磁刺激对实验性脑缺血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方杨琪;周奇志;蔡定均;余曙光;;针刺与经颅磁刺激抗焦虑协同效应探讨[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8 阎涛;周广喜;陶华英;崔林阳;武士京;程焱;;经颅磁刺激静息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价[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艳明;付伟;胡洁;马佳妮;曲斯伟;宋为群;;行为学方法结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患者视觉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换届暨第十五次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年会、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丁美萍;郭谊;;经颅磁刺激和癫痫[A];200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欧飒;磁场可影响人脑“道德罗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通讯员 印素萍;良好睡眠 健康人生[N];家庭医生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葳;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生物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宋毅军;经颅磁刺激抑制癫痫发作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3 欧海宁;痴复康及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前瞻性记忆障碍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陶华英;经颅磁刺激、抗氧化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的预保护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5 郭辉玲;头针疗法对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建东;便携式经颅磁刺激系统线圈仿真分析及控制电路设计[D];燕山大学;2016年

2 杨春林;便携式经颅磁刺激系统设计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刘奥;经颅磁刺激治疗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痉挛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鑫昌;针对小动物经颅磁刺激的线圈设计与磁场测量[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林广勇;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与分化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6 任斐;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非代偿性耳鸣的疗效观察[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王华建;经颅磁刺激系统控制电路设计及其仿真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周晓露;经颅磁刺激聚焦场设计与仿真[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

9 杨少青;经颅磁刺激器主回路分析及控制电路软件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林冬冬;连续经颅磁刺激系统的研制及其对睡眠作用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2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72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