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RAB39B基因突变导致X连锁遗传帕金森综合征分子遗传学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12:12
【摘要】: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Juvenile Parkinsonism,JP)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性PD。患者大多于青少年时期发病,一般早于2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展较为缓慢的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多巴胺替代治疗效果良好。目前已发现20余种单基因突变与JP相关。Pakin、Pink1和DJ-1基因突变可导致具有单纯帕金森综合征症状的JP,而携带PLA2G6、ATP13A2和DNAJC6基因突变的患者除了具有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外,还可伴随言语障碍、锥体束征和构音障碍等不典型症状。RAB39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编码一种囊泡转运相关蛋白,该基因突变可导致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早发型PD。目前,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尚无RAB39B基因突变导致JP的报道。目的我们在前期工作中收集到1个JP家系,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技术,明确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了解RAB39B基因突变在中国散发性PD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并初步探究其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本研究纳入1个JP家系和505名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散发性PD患者。所有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并由两名神经内科专科医师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诊断。同时,纳入510名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健康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登记临床资料、抽血及定期随访。2.对该家系的2名男性患者进行WES,对测序结果进行后期分析验证,明确其致病基因。3.利用Sanger测序,在家系内所有成员进行RAB39B基因突变位点的验证;在本地区散发性PD和正常人群中进行RAB39B基因突变的筛查。4.构建含有本研究发现的致病突变位点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转染、Real-time PCR、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等技术来明确突变型RAB39B的表达水平及RAB39B对自噬功能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影响。结果1.该家系两名男性患者表现为青少年时期出现的肢体震颤、行动迟缓及肌强直等症状,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结果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的钙化。先证者之父及家系中女性成员均表现正常,符合X染色体连锁的遗传规律。2.根据WES结果,共筛选出31个两名患者共同携带的可疑致病变异,其中RAB39B(c.536dupA)突变最有可能为致病突变。3.经过Sanger测序验证,该家系中患者Ⅱ-2和Ⅲ-1为RAB39B基因c.536dupA半合子突变。先证者母亲Ⅱ-3为RAB39B基因c.536dupA杂合突变。家系中其他正常成员Ⅱ-1、Ⅱ-4及Ⅱ-5不携带该突变。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与临床表型共分离。在本地区散发性PD和正常人群中未发现RAB39B基因新的致病突变。4.成功构建含有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型载体pcDNA3.1-HA-RAB39B-536。在N2a细胞模型中,突变型RAB39B的转录水平约为野生型RAB39B的2倍,而突变型RAB39B的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加入MG132后突变型RAB39B蛋白水平有所升高。5.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组的LC3BⅡ/Ⅰ值显著低于野生组。6.RAB39B蛋白可能与α-Syn存在体内相互作用关系。过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的RAB39B不影响内源性α-Syn的蛋白水平,而过表达野生型的RAB39B会导致外源性的野生型和突变型(p.A53T)α-Syn蛋白水平升高。结论1.首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所导致的X染色体连锁遗传的JP。RAB39B基因突变不是PD常见的发病原因。2.首次发现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可导致患者出现双侧基底节区明显的钙化,扩展了RAB39B基因突变所导致的PD的临床表型。3.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型蛋白稳定性下降,突变型蛋白可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4.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可能影响细胞的自噬水平。5.RAB39B蛋白可能与α-Syn存在体内相互作用关系,可能参与α-Syn的稳态水平的维持。
【图文】:

家系图,帕金森综合征,家系图,神经内科


法,我们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集了患者(先证者及先证者之舅)表现为青少年时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庭成员表现均正常,符合 X 染色体连锁的遗传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及graphy, CT)等检查,同时有两名神经内科专科医的 6 名成员均同意登记临床资料、抽血及定期随

实验流程,外显子,测序,文库


图 1.2 全外显子组测序实验流程[31]样本检测组 DNA 总量在 10μg 以上,浓度 50ng/μl 以上,A260/A280 的值在 1采用 Agilent Sureselect 方法制备测序文库[32]NA 文库准备:使用 Covaris S2 超声仪将基因组 DNA 片段化→修复→在末端已修复的 DNA 片段 3’末端加上“A”碱基→将特定的测NA 片段末端→将加上测序接头的 DNA 片段利用 PCR 进行扩增。均需用 Agencourt AMPure XP 磁珠纯化样本。测定 DNA 文库浓度文库杂交:将待杂交样本与 SureSelect 靶向富集系统在液相A 的形式进行杂交。用 Dynal 磁珠捕获杂交的 DNA 片段。将未结合的 DNA 片段除去,,A 酶消化。PCR 扩增捕获的 DNA 片段并纯化。检测文库质量后上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梦;;23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09期

2 马妍;鲁明;刘小璇;樊东升;刘晓鲁;;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一例[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8年02期

3 安希文;;研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智慧健康;2018年16期

4 谌建;吴细娇;;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年36期

5 王旭欣;;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77期

6 关韧;;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年06期

7 刘玉梅;李晶鑫;张丽娟;徐丽;魏亚芬;;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13期

8 邓铃英;;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9期

9 吴爱明;;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17期

10 蔡贞姬;;氟桂利嗪胶囊致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颖颖;陈帅;张杰文;;3例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2 王训;程楠;许大兵;韩永升;韩咏竹;;基于运动障碍数字化定量分析的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步态和震颤鉴别诊断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3 翦凡;潘华;张磊;张在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基于肌电描记的震颤分析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4 林弘;;帕金森综合征145例病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5 翁翎;郭纪锋;王俊岭;唐北沙;;一个帕金森综合征家系致病基因的鉴定和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薛丽虹;王进;;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部分点突变的关系[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7 刘佳;易寰;王萱;李敏;彭福华;;1例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血管瘤[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8 薛丽虹;王进;;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部分点突变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9 张小瑾;吴逸雯;陈生弟;;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韩金鸣;林晨虹;程云;金涛;;帕金森综合征合并眼睑痉挛1例报道[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黎蘅 李津 魏星;误吞异物 千万别信土方法[N];大众卫生报;2017年

2 通讯员 付强 石婷婷 董一清 苏衍宽;“双节,我们在基层帮群众解难”[N];新疆日报(汉);2017年

3 曾理;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N];中国医药报;2015年

4 广西灵山县武利中心卫生院 钱进;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5 刘承勇;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麦国荣;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 曹元成;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8 阿胜 编译;扫一扫,都明了[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编译 悠悠;希特勒可能患帕金森综合征导致二战惨败[N];北京科技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陈斌华 实习生 刘智美;“健康扶贫”点亮希望[N];江西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朝晖;新型腺苷A_(2A)受体抑制剂以及Hedgehog/PI3K双靶点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蒙蒙;RAB39B基因突变导致X连锁遗传帕金森综合征分子遗传学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2 薛丽虹;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部分点突变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3 史长河;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PLA2G6基因突变分析及突变体PLA2G6蛋白活性测定[D];中南大学;2011年

4 罗林紫;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FBXO7基因突变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5 庞霖霖;锰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大鼠脑DMT1、FP1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许晓燕;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D];吉林大学;2015年

7 谈世东;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特征、影像及其嗅觉功能的对比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周晓娟;定颤颗粒治疗腔梗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李福锦;皮质基底节变性病的临床特点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10 张萍;橄榄桥脑小脑萎缩中医诊疗思路探讨[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4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74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