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梗阻性脑积水室周纤维束的DTI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07:44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技术在婴儿梗阻性脑积水室周纤维束变化的研究。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择1岁以内的梗阻性脑积水(OSHP)患儿32例(包括中脑导水管梗阻12例、脑室或脑池系统肿瘤20例)和正常婴儿(CP1)组32例,根据年龄分为三组(1-3M为组一、4-6M为组二、7-12M为组三)。其中10例中脑导水管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随访时间3.58±0.53M,平均年龄8.24±2.5M。术后对照组(CP2)采用性别年龄一一匹配的正常婴儿10例,平均年龄8.33±2.39M。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3.0T西门子Skyra扫描仪进行采集数据,并在后处理站内运用DTI技术观察通过内囊后肢(PLIC)、胼胝体膝部(g CC)、胼胝体压部(s CC)感兴趣区域(ROI)的纤维束,分别计算ROIs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系数(AD)、垂直扩散系数(RD)。不同年龄组间的FA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统计量有差异的再进行LSD组间比较;各组间的DTI指标参数分析采用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对比组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CP1组和OSHP组的三个年龄段的PLIC、g CC、s CC的FA值方差不齐(P0.05)。OSHP组PLIC的FA值、AD值均较CP1组增高(P0.05),而组三的RD值减低(P0.05),其余均无差异,通过内囊后肢感兴趣区域的投射纤维呈明显受压改变。OSHP组g CC和s CC的FA值较CP1组的减低(P0.001),MD值、AD值、RD值较正常组增高(P0.05),通过胼胝体的膝、压部感兴趣区域的联合纤维存在着破坏且数量减少。术后PLIC、g CC、s CC的MD值、RD值、AD值均减低(P0.05),而g CC、s CC的FA值升高(P0.05)。术后组与CP2组对比,仍提示PLIC的FA值、RD值增高(P0.05),而g CC、s CC的FA值减低(P0.05),MR值、AD值、RD值增高(P0.05)。且术后显示通过内囊后肢、胼胝体膝、压部感兴趣区域的各纤维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婴儿梗阻性脑积水的PLIC、g CC、s CC的微观结构存在异常改变,其通过的纤维束发生变化。DTI显示术后指标参数和纤维束得到改善,并趋近于正常,可为临床评估术后疗效提供一定价值。
【图文】:
A B1 图 A 显示 DTI 选取的 ROI 区域,VOL1 为胼胝体膝部、VOL2 为胼胝体压部囊后肢,VOL4 为右侧内囊后肢。图 B 显示 Evans 指数,双侧脑室额角的最大面颅骨内板的最大宽径。.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传至 syngo.via 后处理系统,DTI 数据载入神经 3D 软件,,根据 T1 薄层轴位与纤维束走形显像结合图选择双侧内囊后肢、胼压部四个点作为感兴趣区域,自动计算各向异性分数 FA 值、平均扩、轴向扩散系数 AD 值与垂直扩散系数 RD 值。每个感兴趣区域各测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分析
E F G H图 3.1 纤维束显像 A-D(CP1 组、9.33M)纤维束显示:A 图显示全脑纤维束。B 和 C 图显示通过胼胝体膝、压部 ROI 的联合纤维。D 图冠状位显示经过内囊后肢 ROI 的投射纤维;E-H(OSHP 组-脉络丛乳头状瘤、9.6M)显示受脑积水影响,纤维束存在异常走形及连接。表 3.1 CP1 组与 OSHP 组左右侧内囊后肢的差异比较内囊后肢(CP1) 内囊后肢(OSHP)左 右 Z 值 P 值 左 右 Z 值 P 值FA 0.3712±0.02230.3713±0.0227-0.411a0.681 0.4176±0.02320.4149±0.0232-0.636a0.525MD 0.0010±0.00010.0010±0.0001-0.593b0.593 0.0010±0.00010.0010±0.0001-0.277a0.782AD 0.0008±0.00020.0008±0.0001-1.342b0.180 0.0009±0.00020.0009±0.0001-0.258a0.796RD 0.0014±0.0015±-1.508a0.132 0.0014±0.0014±-1.342a0.180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2.7
本文编号:2675671
【图文】:
A B1 图 A 显示 DTI 选取的 ROI 区域,VOL1 为胼胝体膝部、VOL2 为胼胝体压部囊后肢,VOL4 为右侧内囊后肢。图 B 显示 Evans 指数,双侧脑室额角的最大面颅骨内板的最大宽径。.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传至 syngo.via 后处理系统,DTI 数据载入神经 3D 软件,,根据 T1 薄层轴位与纤维束走形显像结合图选择双侧内囊后肢、胼压部四个点作为感兴趣区域,自动计算各向异性分数 FA 值、平均扩、轴向扩散系数 AD 值与垂直扩散系数 RD 值。每个感兴趣区域各测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分析
E F G H图 3.1 纤维束显像 A-D(CP1 组、9.33M)纤维束显示:A 图显示全脑纤维束。B 和 C 图显示通过胼胝体膝、压部 ROI 的联合纤维。D 图冠状位显示经过内囊后肢 ROI 的投射纤维;E-H(OSHP 组-脉络丛乳头状瘤、9.6M)显示受脑积水影响,纤维束存在异常走形及连接。表 3.1 CP1 组与 OSHP 组左右侧内囊后肢的差异比较内囊后肢(CP1) 内囊后肢(OSHP)左 右 Z 值 P 值 左 右 Z 值 P 值FA 0.3712±0.02230.3713±0.0227-0.411a0.681 0.4176±0.02320.4149±0.0232-0.636a0.525MD 0.0010±0.00010.0010±0.0001-0.593b0.593 0.0010±0.00010.0010±0.0001-0.277a0.782AD 0.0008±0.00020.0008±0.0001-1.342b0.180 0.0009±0.00020.0009±0.0001-0.258a0.796RD 0.0014±0.0015±-1.508a0.132 0.0014±0.0014±-1.342a0.180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彩蕾;干芸根;谢晟;向葵;莫东霞;彭元华;;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联合MR相位对比技术在诊断儿童脑积水膜性梗阻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年11期
2 米山;赵晨;邓贺民;盛学东;;~1H-MRS对成人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认知障碍的评估[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年19期
3 李露露;刘鹏飞;刘志兰;李晓娟;周晶;;早期大鼠梗阻性脑积水模型MRI及弥散张量成像特征[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年10期
4 邱秀玲;郭洪霞;史浩;;梗阻性脑积水的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9期
5 杜春华;吴飞云;祝因苏;张伟;刘波;杨正强;;磁共振3D-SPACE序列与3D-CISS序列对Ⅴ~Ⅷ颅神经成像的对照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年12期
6 宋海岩;侯严振;雷益;陈华生;王蕾;;3D-SPACE序列在面神经内耳道段成像中的初步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8期
7 石键;赵洪洋;孔祥泉;邱大胜;;磁共振3D-CISS序列检查在三脑室造瘘术前后的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8 熊茵,孔祥泉,徐海波,常时新,刘定西,于群,杨帆;中脑导水管狭窄:3D-CISS序列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10期
本文编号:2675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756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