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多系统萎缩表型分析及SNCA基因多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08:09
【摘要】: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散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小脑共济失调等,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和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二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同患者可表现为各症状的叠加。MSA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广泛、密集分布的α—共核蛋白阳性少突胶质细胞胞浆包涵体。MSA诊断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可能的MSA”、“很可能的MSA”和“确认的MSA”,其中“可能的MSA”和“很可能的MSA”,主要依据临床特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左旋多巴反应差的帕金森综合征或小脑功能障碍)及其程度进行分级。“确认的MSA”需要病理学证实,因此患者生前很难获得确诊。MSA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作为中老年起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目前有研究针对编码α-共核蛋白基因SNCA进行多态性分析,在病理确诊的MSA病例中,rs11931074风险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6倍。多系统萎缩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很重要,目前MSA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近年来祖国传统医学对于多系统萎缩的辨证和治疗有所进展。目的:1.基于中日友好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专病门诊资料库中600例多系统萎缩病例回顾性研究,提取病历资料完整、诊断等级为很可能的MSA,同时具有DNA样品的200例病例,进行性别、发病年龄、病史、神经系统查体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表型分析,以期更为细致的分类,为病因学研究寻找线索。2.对此200例很可能的MSA患者进行SNCA基因rs11931074多态性分析,试探讨本组数据中rs11931074与MSA的相关性。3.针对36例MSA患者的舌、脉、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总结MSA中医兼证,以期从中医角度提高对MSA的认识。方法:1.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进行统计分析。2.实验研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等方法,检测200例病例组和287例正常对照组的α-突触核蛋白编码基因SNCA rsll931074的等位基因分布频数(率)和基因型分布频数(率)。3.统计方法:所有资料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采用x±s的方式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数据使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果:1.200例很可能MSA病例的表型分析(以下数据统计结果详见正文):(1)一般资料:(1)研究的200例MSA病例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男女比例为1.5:1;(2)MSA-C型150例,MSA-P型50例,二者比例为3:1,MSA-C型中男性93例,女性57例,比例为1.6:1,MSA-P型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男女比例为1.2:1。(3)200例MSA患者发病年龄区间为41-7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6.09±7.95岁,其中MSA-C型平均发病年龄为55.01±7.38岁,MSA-P型平均发病年龄为59.34±8.76岁,经统计发现MSA-C型发病年龄小于MSA-P型。(4)200例MSA患者最大发病病程为10年,最小病程为1年,平均病程为2.77±2.07年,MSA-C型平均病程为2.68±2.07年,MSA-P型平均病程为3.02±2.06年。(2)既往病史: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在MSA-C型与MSA-P型中无统计学差异。(3)症状:(1)本组病例首发症状包括头晕、行走不稳、二便障碍、RBD、行动迟缓等,其中行走不稳和头晕占比较多,分别为49.5%和22%。(2)非运动症状包括头晕、小便障碍、大便障碍、睡眠呼吸障碍、性功能障碍、排汗异常,以上表型在MSA-C型和MSA-P型中无统计学差异。(4)体征包括眼震、各方向眼动、腱反射和病理征。MSA-C型中眼震多于MSAP型,MSA-P型中上、下视欠充分多于MSA-C型,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余表型无统计学差异。(5)辅助检查:(1)脑干-小脑萎缩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四级,其中无萎缩患者占4%,轻度占39.5%,中度占52%,重度占4.5%;脑干-小脑萎缩程度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其中有9例患者存在严重脑干-小脑萎缩,对这组病例的临床表型进行了进一步分析;(2)大脑皮层萎缩患者占35%。2.在200例病例组(很可能MSA患者)和287例正常对照组中,α-突触核蛋白编码基因SNCA多态位点rsll931074的等位基因分布频数(率)和基因型分布频数(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中医对多系统萎缩证型(兼证)分析:(1)36例MSA患者:男性22例,女性14例,男女比例为1.6:1。其中MSA-C型患者29例,MSA-P型患者7例,MSA-C与MSA-P之比为4:1。最大发病年龄为72岁,最小发病年龄为41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5.67±7.03岁,平均病程为3.61±2.09年。(2)基于肝脾肾虚、痰浊(热)内阻和痰瘀互阻三种MSA主要证型,进一步总结兼证。其中,肝脾肾亏虚主证分为肝郁3例(8.3%)、脾肾两虚6例(16.7%)、肾气虚5例(13.9%)、肾阳虚1例(2.8%)和肾精不足5例(13.9%);痰浊(热)内阻主证分为痰热7例(19.4%)和痰浊8例(22.2%);痰瘀互阻证分为血瘀1例(2.8%)。结论:1.200例很可能MSA表型分析:(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MSA-C型多于MSA-P型,MSA-C型发病年龄小于MSA-P型;(3)首发症状以行走不稳和头晕最为常见;(4)非运动症状表型在MSA-C型和MSA-P型中无统计学差异;(5)体征中MSA-C型中眼震多于MSA-P型,MSA-P型的上、下视欠充分多于MSA-C型,存在统计学差异;(6)脑干-小脑萎缩程度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2.本研究显示,SNCA基因rs11931074与MSA无明显相关性。3.中医辨证发现,多系统萎缩证型复杂,需要建立个体化诊疗思维,辨证论治。
【图文】:

比例,患者,女性,男性


200例很可能的MSA患者中男性120例,女性患者80例,男女比例为1.5:1;其中MSA-C型患者150例,MSA-P型患者50例,二者比例为3:1(见图1);MSA-C型患者中男性9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为1.6:1;MSA-P型患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男女比例为1.2:1(见图2)。200例MSA患者的性别在MSA-C型与MSA-P型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069,P=0.317)(见表4)。图2 MSA不同分型性别情况

病程,分型,性别,年龄


MSA不同分型性别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强;李凡;;SNCA基因在酒精依赖遗传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遗传;2010年11期

2 宋天琦;白洋;闫旭;;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6年33期

3 尚媛媛;张晓莺;石青;韩玺河;郭淼;王琳琳;马英;吴瑞;;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帕金森病患者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年02期

4 罗琴;夏欢;杨新玲;;维吾尔族帕金森病与SNCA基因Rep1位点片段多态性的关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5 罗莎;田小菲;周懿舒;李冯锐;朱兰卉;罗晓光;任艳;庞灏;;SNCA和PARK16多态性与中国辽宁地区汉族帕金森病人的关联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年10期

6 肖艳;宋秋霞;张晓莺;李燕云;;SNCA、P450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新疆地区帕金森病的关联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07期

7 张照婷;伏兵;葛中林;谭玉;刘建华;钱明月;何倩倩;陈皆春;;连云港地区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与SNC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年10期

8 李鹏;刘卫国;华平;于翠玉;李蓝婷;任静茹;崔璨;冯芜若;;SNCA基因内含子区多态性rs3857059与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关联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9年02期

9 郭丽丽;王咏;王莹;尚冰清;耿德勤;韩旭峰;牛海晨;;SNCA和GBA在帕金森病中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年01期

10 刘彬;张丽华;徐忠;计畅;庞爱兰;郑颖;吴春华;任惠;;SNapshot微测序技术分析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关联性研究[J];中国医刊;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健;罗琴;杨新玲;;一个农药接触群发性帕金森病家系SNCA基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2 李少华;张玉虎;聂坤;甘蓉;赵洁皓;王丽敏;王丽娟;;帕金森病SNC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徐伟;郁金泰;谭兰;;SNCA基因与帕金森氏综合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4 袁加文;黄炯伟;杨晓华;赵玉武;;类叶升麻苷通过作用SNCA蛋白对帕金森病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5 沈原;赵永波;;人SNCA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及稳定转染293T细胞系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江泓;孙占芳;向小爽;唐北沙;;中国大陆MSA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浆alpha-synuclein表达水平及SNCA基因多态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7 杨新玲;罗琴;夏欢;;维吾尔族和汉族帕金森病与SNCA基因Rep1位点片段多态性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8 王枫;赵永波;;人SNCA基因稳定转染PC12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凋亡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9 杨新玲;夏欢;;维吾尔族帕金森病患者经普拉克索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DRD3和SNCA基因表达上调[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10 钱进军;程言博;刘春风;;Tet-on可诱导表达SNCA及其致病突变基因的CHO细胞模型以及VMAT-2共转染CHO细胞模型的建立[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艾三喜;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SNCA基因的甲基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肖倩;帕金森病相关基因SNCA和LRRK2致病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罗琴;新疆维汉两民族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SNCA基因多态性和甲基化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4 张海南;帕金森病SNCA基因Rep1多态性、血清α-synuclein蛋白表达水平及尿酸水平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5 陈蕾;α-突触核蛋白病SNCA基因A30P和A53T的突变筛查[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少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磁共振波谱分析与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2 孙占芳;中国多系统萎缩患者临床特点、血浆alpha-synuclein蛋白表达水平及SNCA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甘蓉;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及基于体素的脑MRI形态学分析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韩薇;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曹钰兰;BAG3介导的选择性自噬在SNCA~(WT)-PC12细胞α-synuclein降解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75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75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