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23 03:34
【摘要】:目的: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常会出现各个器官的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长期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存、日常生活质量。为了能寻求更有效的恢复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方法,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卒中后病人下肢关键肌的表面肌电图信号变化与肢体功能恢复的联系,根据肌电图的信号变化,来探讨FES恢复性治疗踏车(FES-cycling)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肢体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ES-cycling;B组(10例)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下肢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sEMG、FMA、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sEMG、FMA、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RMS、FMA、M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情况优于B组。结论:1.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提高下肢肌电信号,且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未出现肉眼可及的肌肉收缩时,即可检测到下肢肌电信号(RMS)的变化。2.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改善下肢肌肉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图文】:
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基本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传统治疗等)及其它内科常规护理,每项每次进行 40min,2 次/天,12 次/周,共 4 周。 A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FES-cycling(RT-300,Restorative Therapies/美国,SLSA),患者取坐位,双脚分别置于 RT-300 踏板上并用绷带固定,将标准表面电极(3×3cm)分别置于患侧下肢的股直肌、乆绳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肌腹处,程序设置交替刺激下肢肌群,诱发肢体运动(图 2.2)。FES 输出频率为 20-30Hz,,脉宽 0.20-0.30ms[7],最大耐受刺激 20—30mA,在确保患者无不适感的前提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直至出现轻微的肉眼可见的肌肉收缩,诱发患者出现正确的肢体运动[6]。每次 25min,每天 1 次,每周 6 天,共 4 周;B 组只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每周 6 天,共 4 周;B 组只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图 2.2 示: 患者 FES-cycling 治疗示意图2.3 评定方法对所有入试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 1、2、3、4 周后进行评定。所有评定由同一具有中级及其以上职称的专业医师完成。2.3.1 sEMG 检测采用(FlexComp SA7550)表面肌电分析系统进行肌电信号采集。患者取仰卧位,用酒精棉球或用磨砂膏擦除被检测者下肢皮肤油脂,并涂上导电膏,将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本文编号:2677080
【图文】:
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基本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传统治疗等)及其它内科常规护理,每项每次进行 40min,2 次/天,12 次/周,共 4 周。 A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FES-cycling(RT-300,Restorative Therapies/美国,SLSA),患者取坐位,双脚分别置于 RT-300 踏板上并用绷带固定,将标准表面电极(3×3cm)分别置于患侧下肢的股直肌、乆绳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肌腹处,程序设置交替刺激下肢肌群,诱发肢体运动(图 2.2)。FES 输出频率为 20-30Hz,,脉宽 0.20-0.30ms[7],最大耐受刺激 20—30mA,在确保患者无不适感的前提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直至出现轻微的肉眼可见的肌肉收缩,诱发患者出现正确的肢体运动[6]。每次 25min,每天 1 次,每周 6 天,共 4 周;B 组只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每周 6 天,共 4 周;B 组只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图 2.2 示: 患者 FES-cycling 治疗示意图2.3 评定方法对所有入试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 1、2、3、4 周后进行评定。所有评定由同一具有中级及其以上职称的专业医师完成。2.3.1 sEMG 检测采用(FlexComp SA7550)表面肌电分析系统进行肌电信号采集。患者取仰卧位,用酒精棉球或用磨砂膏擦除被检测者下肢皮肤油脂,并涂上导电膏,将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华;张盘德;容小川;林楚克;李桂恩;邓红艳;;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2 叶玉琴;金海莲;朱丹;邓方;王可人;;针极肌电图及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6期
3 潘文平;范建中;;表面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一些应用[J];中国康复;2011年01期
4 邓思敏;沈国芳;;功能性电刺激修复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年04期
5 穆景颂;倪朝民;;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9年01期
6 姜艳;赵琳蕾;;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腕背屈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年08期
7 廖亮华;江兴妹;罗林坡;叶志卫;黄步哲;许南燕;;强化躯干肌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年08期
8 郑洁皎;胡佑红;俞卓伟;;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9 吴毅;俞晓杰;;等速技术和表面肌电图技术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30期
10 马长波;姜洪源;陆念力;魏伟;廖志伟;;新型多通道双相体外肌肉刺激器的设计[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本文编号:2677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770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