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性房颤急性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8 20:04
【摘要】:研究背景: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简称非瓣膜性房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性房颤主要见于老年人,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同样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说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是双病因的疾病,即不但是由房颤导致脑梗死,还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本研究尝试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多危险因素与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间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研究设计,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明确诊断为心房颤动伴急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房颤的起病因素差异分为瓣膜性心房颤动(A组)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B组),分别统计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姓名、性别、年龄、BMI、血压、心率、吸烟史以及NIHSS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血脂(TC、TG)、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BNP),最后分析各指标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结果:研究分析各组临床基本资料和相关生化指标后发现:与A组相比,B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NIHSS评分、血脂(TC、TG)、D—二聚体、血小板、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上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NIHSS评分、脑内梗死灶的病变大小以及上述差异显著的生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中NIHSS评分与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r=0.229,0.174,0.135,0.164),P值分别为0.001,0.012,0.025,0.014;而脑内梗死灶的病变大小与TC、TG、D—二聚体、血小板、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243,0.163,0.352,0.293,0.145,0.243;P=0.032,0.014,0.001,0.001,0.019,0.001);随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尤其是75周岁)、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时长、总胆固醇(TC)、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等指标均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TC、TG、D—二聚体、血小板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年龄(尤其是75周岁)、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时长、总胆固醇(TC)、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等指标均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R541.75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R54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澍;杨艳敏;黄从新;黄德嘉;曹克将;朱俊;彭斌;;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5年03期
2 于向东;孙跃民;;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06期
3 王璇;王祖禄;杨桂棠;金志清;梁明;梁延春;韩雅玲;;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5年02期
4 张U,
本文编号:2685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857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