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氧化应激下神经元的荧光成像与实时传感

发布时间:2020-05-31 16:34
【摘要】:氧化应激作为生命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其水平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例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实现对氧化应激相关过程监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氧化应激相关过程监控的重要途径是对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物质的分析与检测。目前已报道多种方法用于氧化应激相关物质的检测与分析,其中荧光法因能实现原位、动态监控活体或细胞内物质变化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实现这些相关物质的实时、动态、高选择、高灵敏的荧光分析仍然具有挑战。目前的挑战主要在三个方面:(1)在活体、细胞中,成分复杂、共存物质多,实现活体或细胞层次中氧化应激相关物质的荧光检测与分析对探针的选择性要求很高;(2)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的物质浓度处于动态变化中,实时、动态的监测这些物质的变化能够更准确的理解氧化应激相关过程。这对探针的时间分辨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制备具有快速响应动力学的探针;(3)不同物质之间存在关联,实现多物质同时检测与分析能够更好理解氧化应激相关过程。然而,混合探针进入活体或细胞的动力学不同、分布不均匀,而不同荧光探针的共修饰容易导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交叉干扰,因此,需要发展高效探针实现多物质的同时检测与分析。为解决以上关键科学问题,本人博士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1)通过合成对Fe~(2+)或Ca~(2+)特异性识别的有机配体分子来提高探针的选择性,并在此基础上合成金属纳米簇构建无机-有机复合纳米探针,实现探针快速的响应动力学,从而提高探针的时间分辨率。此外,进一步修饰参比分子构建比率型荧光探针,实现了神经元内Fe~(2+)和Ca~(2+)高选择性、高准确度的实时成像与分析。研究发现神经元内Fe~(2+)分布不均匀,并且缺血会导致神经元内Fe~(2+)浓度明显升高。另一方面,发现组胺诱导的神经元内Ca~(2+)浓度增加在不同部位是不一样的。(2)系统总结并研究了影响碳量子点发光的因素。通过调研和研究发现,影响碳量子点发光的因素主要包含两方面,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尺寸效应和掺杂效应,其中碳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会随着其尺寸的增加而逐渐红移。此外,碳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可以通过掺杂而得到有一定的提高。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碳量子点表面态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给电子基团对于碳量子点的荧光影响最大,碳量子点表面修饰分子给电子能力越强,碳量子点荧光越强。该工作为碳量子点荧光机制解析以及功能化碳量子点的设计与制备提供支持。(3)在解析碳量子点荧光增强机制后,进一步构建基于碳量子点的新型Ca~(2+)高选择性荧光探针,并引入边长为~12 nm的DNA四面体纳米结构,进而与pH响应分子、参比荧光分子以及线粒体靶向分子同时修饰到DNA四面体的顶点,构建DNA复合纳米探针,避免不同响应探针之间可能发生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交叉干扰,实现了神经元线粒体内pH和Ca~(2+)的同时成像与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线粒体pH和Ca~(2+)具有密切联系,超氧阴离子和Aβ蛋白诱导的神经元死亡与酸诱导的线粒体Ca~(2+)过载密切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Fe~(2+)、Ca~(2+)以及pH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为从细胞层次解析氧化应激在相关脑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新方法。
【图文】:

活性氧,过氧亚硝酸盐,氧气,一氧化氮合成酶


如超氧化物(O2 -),一氧化氮(NO )和羟基自由基( 分子,如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亚硝酸盐(ONOO-)。大氧气不完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如图 1.1 所示,氧气可以经 -,而 O2 -本身也可以经历单电子转移形成 H2O2。反过来,的转移形成 H2O。另一方面,O2 -也可以与一氧化氮合成酶酸过程中形成 ONOO-。当存在还原性的金属离子时(例如 F芬顿反应转化为 OH。所有这些物质都具有氧化还原活性,胞组分相互作用,例如蛋白质、脂质和 DNA。蛋白质的氧影响,例如破坏酶的活性位点或影响结构蛋白的构象。不饱可导致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其可在链反应中进一步氧化邻这些过程会破坏质膜和胞器膜。此外,DNA 也可以被氧化制产生影响的突变。因此,氧化应激对于生命体的影响是

阿尔茨海默病,氧化应激


患者的路易氏小体中均发现蛋白质硝化(蛋白质氧化的标志物)此,氧化应激与脑部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4]化应激与阿尔兹海默病(AD)自家族性 AD 病例的遗传证据表明 Aβ 代谢与疾病密切相关。AD粉样蛋白斑的沉积,其主要成分是从膜结合的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淀粉样蛋白 β 肽(Aβ)。尽管 APP 的功能未知,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的稳态密切相关。如图 1.2 所示,Aβ 能够调控金属离子 Zn、Fe 金属离子又能够诱导 Aβ 聚集,并且在 Fe 和 Cu 存在情况下,产生以引发许多不同的事件发生,包括通过芬顿反应形成有毒的羟基等。由于钙在信号转导中是非常关键,它能够诱导 ROS 的进一步奋性毒性反应。抗氧化剂可以使产生的 ROS 失活,,并且通过金属合物(MPAC)抑制金属与 Aβ 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防止 ROS 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1;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红霞;罗建江;;吸烟与非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氧化应激和肺功能的对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年16期

2 郭瑞萍;李建强;冯博琳;刘晓红;;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肺功能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年06期

3 范志红;;冬季雾霾多,如何健康饮食[J];中国老年;2016年01期

4 田一明;陈伟;王喜太;;氢治疗疾病的原理及其应用进展[J];现代养生;2017年10期

5 张颖;韩威;胡林森;;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06年04期

6 乔华,王广发,丁翠敏;氧化应激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8期

7 刘凌云,曾勉;氧化应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10期

8 唐曦p\;;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科技展望;2016年35期

9 李洪亮;张秋芳;郑雪皎;乔静;汪选斌;;中药抗肝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10 潘丽凤;黄美杏;;氧化应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志岩;张惠红;李攀;周玉颖;邹永明;王艳;张淼;;探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2 万巧巧;胡爱民;;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A];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15年

3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田小军;;甲状腺癌氧化应激指数的变化[A];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第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台湾海峡两岸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5 刘佳;宋治;陈茹;杨衡;郑文;刘鼎;张忱;邓昊;胡中扬;;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与氧化应激通路上多个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6 田阳;;氧化应激过程电化学分析的新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7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8 冯马龙;徐坚;艾红军;;氧化应激条件下金属铌对血管内皮细胞毒性作用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9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阎婷婷;徐光翠;彭强;吴卫东;易宪文;赵英政;;氧化应激与炎症在糖尿病模型小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A];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静;黑豆可为血管“减龄”[N];中国医药报;2017年

2 王南方;叶红平 从普通一兵到药业新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记者 卢苏燕;多食单糖有害健康[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9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凡;脑氧化应激下的活体电化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智超;氧化应激下神经元的荧光成像与实时传感[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孟凡会;中药更年春方抗衰老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卓乃强;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诱导下髓核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5 张乃今;去乙酰化酶SIRT2及Septin4在心脏血管损伤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6 王若曦;OGG1在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7 黄宏;活性氧的分析新方法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乃s

本文编号:2690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90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