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对于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2 20:06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大于等于7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分析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合并症的原因。材料及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163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多模灌注CT或急诊DSA检查责任血管为大血管闭塞,存在缺血半暗带,且发病或加重(NIHSS评分增加4分)至首诊时间小于72小时。年龄大于等于70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小于70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0例患者,对照组123例患者。采集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及发病时间、穿刺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信息。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如在4.5小时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靶病变处血管情况,行机械取栓、抽吸、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操作。临床预后评价根据90d m RS评分,其中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6分为死亡;血管再通情况根据m TICI血流分级,m TICI评级0-1级定义为血管未通,2b-3级为血管再通良好。结果:高龄患者组与非高龄对照组90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2.5%(13/40)和52%(64/123);死亡率分别为17.5%(7/40)和15.4%(19/123)。介入手术后DSA造影示:高龄组血管再通良好率为85%(34/40);对照组血管再通良好率为82.1%(101/123);两组再通率无统计学差异。高龄患者组5例(12.5%)出现并发症,均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中4例出血后死亡。对照组17例(13.8%)出现并发症,12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中5例出血后死亡,2例再闭塞,2例血管夹层,1例消化道出血合并脑疝死亡。高龄患者组合并房颤患者14例(35%),术后发生肺内感染患者17例(42.5%),术后发生四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3例(31.7%)。对照患者组合并房颤患者14例(11.4%),术后发生肺内感染患者31例(25.2%),术后发生四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0例(16.2%)。结论:1、高龄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无明显影响。2、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与非高龄患者相比围手术期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加强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十分重要。3、高龄会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效果,但血管治疗仍是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本文编号:2693699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琦;范利;李静;胡亦新;;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年06期
2 黄成锋;卢常盛;黄丹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03期
3 赵久晗;商秀丽;;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12期
4 冯艳蓉;田鸿福;;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分析[J];吉林医学;2013年04期
5 田洪;张玉波;刘磊;;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12年03期
6 陈红兵;王莹;贺娟娟;尚文锦;洪华;;采用TOAST分型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单中心资料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7 徐岩;;高龄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3期
8 陈立云;王拥军;赵性泉;;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06年12期
9 李艳芳,赵瑞祥,卜聪亚,陈宏,李曦,王龙华,彭新界;80岁以上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4期
10 伍建中 ,刘晓辉;缺血性脑血管病时阿司匹林的用量[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窦连伟;血管内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104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93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936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