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方式对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23:25
【摘要】:目的:吞咽困难是急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所致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目前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营养支持方式以置胃管为主,存在一定优势和风险。而应用增稠剂作为一种新的营养支持方式和吞咽障碍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持。本研究探讨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应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后其干预效果和临床转归的差异,为患者选择最有益的营养支持方式,优化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管理。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半随机分为置胃管鼻饲饮食组40例与应用医用增稠剂组46例,对照组为急性卒中不伴吞咽困难患者20例。分别于入院第1天与第7天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其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记录研究对象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90天后随访患者完成mRs评分。利用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选用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选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两个自变量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或含计数资料的变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OR值和95%CI,以P0.05结果判定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营养状况:入院第7天,胃管组、增稠剂组和对照组患者Hb、TG、ALB、PA含量较入院第1天下降不明显(P0.05),各组间Hb、TG、P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管组、增稠剂组ALB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入院第7天,增稠剂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95.7%)高于胃管组(67.5%),两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入院第7天,胃管组、增稠剂组、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P0.01),各组患者NIHSS评分不全相同(P0.05),胃管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90天后随访mRs评分,胃管组与增稠剂组、增稠剂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管组较对照组患者mRs评分显著增高(P0.01),提示应用胃管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短期预后较不伴吞咽困难患者差。4.胃管组与增稠剂组患者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胃管组及增稠剂组患者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5.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胃管组与对照组、增稠剂组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管组肺部感染率(22.5%)较增稠剂组(4.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单因素分析中,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与卒中部位、营养支持方式、糖尿病病史相关,90天mRs评分与糖尿病病史相关,Hb、TG、ALB含量降低与性别、年龄相关;(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脑干卒中、增稠剂营养干预对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优于脑干卒中、胃管饮食患者;糖尿病是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短期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和男性是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Hb含量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患者TG含量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吞咽困难影响卒中患者短期预后,造成其营养状况恶化,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应用胃管或增稠剂营养支持可减缓营养状况恶化,但应用胃管,会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增稠剂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降低肺炎发生风险。因此,应用增稠剂优于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应用胃管营养支持及脑干卒中、糖尿病、年龄和性别均会对患者短期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
本文编号:2695557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绍春;仇海燕;邵伟波;;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年11期
,本文编号:2695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955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