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MBP、NSE、S100B蛋白)及多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WI、1H-MRS)对DEACMP发生的临床预测价值。 【方法】 将60例ACOP患者与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1.对所有研究对象于肘静脉采血行MBP、NSE、S100B蛋白检测,对比分析DEACMP组、痊愈组及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血清MBP、NSE、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2.对所有受试对象于感兴趣区(ROI)行DWI及1H-MRS检查,对比分析DEACMP组、痊愈组及正常对照组相应脑区DWI信号、ADC值、NAA/Cr、Cho/Cr的变化。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运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DEACMP组、痊愈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相应结果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1.急性中毒时血清MBP、NSE、S100B蛋白含量比较: 患者NSE、S100B蛋白含量在DEACMP组中明显高于痊愈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痊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MBP含量在三组中差异最明显(P<0.01),即DEACMP组大于痊愈组,痊愈组大于正常对照组。 2. DEACMP组患者于中毒急性期及发生迟发脑病时血清S100B蛋白、NSE、MBP含量比较: 患者发生迟发脑病时MBP含量明显高于其急性中毒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S100B蛋白、NSE含量在发生迟发脑病时与急性中毒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DEACMP组患者于发生迟发脑病时及恢复期血清S100B蛋白、NSE、MBP含量比较: 患者恢复期S100B蛋白、NSE、MBP含量明显低于发生迟发脑病时,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4. DWI及1H-MRS检查显示结果: 所有患者DWI序列均显示在基底节、侧脑室旁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区出现不同程度高信号影;1H-MRS检查表现为基底节及侧脑室旁白质区NAA峰值下降,Cho峰值升高。其中DEACMP组患者上述改变更为明显。 5.急性中毒时相应脑区平均ADC值对比分析: 痊愈组较正常对照组减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较痊愈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6. DEACMP组和痊愈组患者组内各部位ADC值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组内各部位ADC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对组内不同部位进行比较,发现:半卵圆中心与侧脑室旁白质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基底节区分别与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区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7. DEACMP组于中毒急性期及发生迟发脑病时相应脑区平均ADC值对比分析: 患者发生迟发脑病时较急性中毒时对应脑区相应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急性中毒时相应脑区NAA/Cr、Cho/Cr对比分析: 痊愈组NAA/Cr较正常对照组减低,Cho/Cr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NAA/Cr较痊愈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Cho/Cr较痊愈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9. DEACMP组于中毒急性期及发生迟发脑病时相应脑区NAA/Cr、Cho/Cr对比分析: 患者发生迟发脑病时对应脑区NAA/Cr比值与急性中毒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o/Cr比值较急性中毒时相应值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10. DEACMP组、痊愈组和正常对照组组内各部位1H-MRS测量指标对比分析:三组组内各部位NAA/Cr、Cho/Cr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ACOP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MBP含量于急性中毒时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2.推测连续监测血清MBP含量变化对预测DEACMP的发生可能更有意义,尚待进一步验证。 3.ACOP患者ADC值于急性中毒时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而基底节区所测ADC值较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对本病的检测可能更敏感。 4.ACOP患者急性中毒时不同脑区NAA/Cr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Cho/Cr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而1H-MRS于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对本病的检测无明显差异,推测临床上对ACOP患者进行1H-MRS测量时,选择基底节区或侧脑室旁白质区任一部位即可。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9年02期
2 项文平;刘国荣;王宝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断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年04期
3 秦觅;杨成;刘世芳;陈江津;陆蓬;徐亚卡;余成新;;磁共振扩散成像在一氧化碳中毒脑病中的应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年03期
4 朱迎慧;何远宏;;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脑电图、CT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5期
5 付文金;王继刚;何胜;陈楚甜;陈载兴;张少丰;刘亮;;急性CO中毒患者血清NSE测定的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08年08期
6 宋志军;孙正辉;陈晓雷;;磁共振波谱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关里;赵金垣;温韬;张雁林;;在体微透析观察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年03期
8 杜渭清;韩立新;曹惠霞;赵玉翠;莫树群;王俊;;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表现[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9 肖新兰;付丽晖;习卫民;杨新跃;刘志勇;尹建华;龚良庚;袁爱梅;;MR扩散加权成像对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中毒脑病的预测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10期
10 张秀明,顾仁骏,宋景贵,卢红,张晓曼,郭新胜,郭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髓鞘碱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的意义[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
2713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1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