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伴有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的CYP2C19基因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因患急性脑梗死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并行脑血管相关检查提示存在颅内血管狭窄的55名住院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头MRI、TCD、CA、CYP2C19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的CYP2C19基因在脑梗死伴有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入组55名患者,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62.69岁。本组患者年龄段主要位于56~65岁(36.36%)。55岁以下及66~75岁的患者的基因型均以*1/*2多见,分别占该组的61.54%及41.67%,而56~65岁及76~85岁的患者的基因型则以*1/*1常见,分别占该组别的55.00%及70.0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CYP2C19基因的基因型分布之间相对独立(Fisher精确检验值=18.878,P=0.0650.05)。(2)本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8例(69.09%),女性患者17例(30.91%)。男性患者的基因类型以*1/*1(47.37%)最常见,女性患者则以*1/*2(47.06%)为最常见的类型。性别与该基因的基因型分布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我们共检测出六种基因类型,包括*1/*1(41.82%)、*1/*2(40.00%)、*1*3(3.64%)、*2/*2(7.27%)、*2/*3(5.45%)、*3/*3(1.82%)。三种代谢类型:快代谢型23例(41.82%)、中间代谢型24例(43.64%)、慢代谢型8例(14.55%)。(4)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检出情况分别是:高血压者44例(80.00%)、糖尿病20例(36.36%)、冠心病11例(20.00%)、高脂血症30例(54.5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7例(12.73%)、吸烟27例(49.09%)。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吸烟的患者最常见的基因类型均是*1/*1,分别占相应组别的45.45%、46.67%、44.44%、85.71%,合并有冠心病及糖尿病者最常见的基因类型是*1/*2(45.45%、45.00%)。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基因型分布间相对独立(P0.05)。(4)单纯前循环脑梗死20例(36.36%)、单纯后循环脑梗死18例(32.73%)、前后循环脑梗死17例(30.91%);单纯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型是*1/*1(45.00%),单纯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1/*1(38.89%)、*1/*2(38.89%)二者均多见,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也以*1/*1、*1/*2(均为41.18%)多见。单纯前循环血管狭窄23例(41.82%)、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16例(29.09%)、前后循环均有血管狭窄者16例(29.09%)。不同血管狭窄部位的患者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均以*1/*1、*1/*2为主。单根血管狭窄者:27例(49.09%)、多根血管狭窄者:28例(50.91%)。单根血管狭窄组的基因型以*1/*2(51.85%)为主,多根血管狭窄组中以*1/*1(50.00%)多见。统计分析表明脑梗死的部位、颅内血管狭窄的部位、血管狭窄的数量与基因型分布间均相对独立(P0.05)。结论:在脑梗死伴有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的CYP2C19基因的基因型及代谢类型的发生率与一般人群基本一致。脑梗死伴有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是高血压与高脂血症,CYP2C19基因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无关。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的CYP2C19基因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与脑梗死的部位、颅内血管狭窄的部位、颅内血管狭窄的数量之间相对独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3.3
【图文】: 第 4 章 结果第 4 章 结果 入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1 年龄与性别本研究按照入组标准共收纳 55 名患者,最小年龄 38 岁, 85 岁,平均年龄 62.69 岁,本组患者年龄段主要位于 56 36.36% ) ( 见 图 4.1 ) 。 55 例 患 者 中 共 有 男 性 9.09%),女性 17名(30.91%)(见图 4.2)。
36.36% ) ( 见 图 4.1 ) 。 55 例 患 者 中 共 有 男 性09%),女性 17名(30.91%)(见图 4.2)。图 4.1 入组患者年龄分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成;李艳艳;徐莹;付群颖;;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年02期
2 马金河;;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年35期
3 王拥军;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3年08期
4 郭海燕;张宝利;王小沙;;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9期
5 王炜;刘建军;葛丽丽;;经颅多普勒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08期
6 曹树刚;葛婷婷;徐文安;赵昊;吴倩;贺军;王建;;颅内血管狭窄对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预测价值[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3期
7 富丽娜;;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21期
8 黄昊;唐芳;白琛;刘亚斌;何明杰;;128层螺旋CT体层血管成像对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年12期
9 周鹏;张忠玺;佘秀菊;江波兰;;CT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临床对比[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年22期
10 牛永超;寇志平;;800排炫速CTA、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肖福顺;王永利;张耐;岳树源;张建宁;;血管内技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孙旭文;李冰;巴茂文;;颅内血管狭窄MRA与DSA结果的比较研究[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秋;脑梗死伴有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中CYP2C19基因的相关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2 王小燕;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颅内血管狭窄的超声诊断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刘梅;青岛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722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2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