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脑出血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时程变化特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08:03

  本文关键词:脑出血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时程变化特点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与目的: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指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维持脑血容量相对恒定的能力,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可避免脑组织发生过灌注或低灌注。因此,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这种病理状态下,CA功能能否保留尤为重要。若CA受损,且此时动脉血压不能维持在相对的合适范围内,脑血流量则会被动地随着血压的波动而变化,从而导致脑组织发生过灌注或低灌注损害。研究指出,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 CA)功能在ICH急性期可能受损,我们旨在探究ICH的d CA时程变化特点及其与临床因素及预后的关联,从而为ICH患者的个体化血压管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3例幕上ICH的患者(平均年龄53.7±10.0岁,其中30例为男性),分别在患者发病后1~2天,4~6天,10~12天和30天进行d CA连续监测。我们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连续指尖血压监测仪无创地同步记录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动脉血压,应用传递函数分析计算得出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包括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PD),增益,脑血流速度恢复率。将得出的d CA参数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d CA参数与临床因素以及90天改良Rankin评分的关系。结果:ICH发生后的各个时点,脑出血侧和出血对侧半球的PD均无显著性差异。出血侧和出血对侧半球PD在第1~2天,4~6天和10~12天3个时点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d CA受损),在30天时双侧P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单变量回归分析中,ICH发病第1~2天,出血侧和出血对侧半球较低的PD与较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第4~6天出血侧较低的PD是90天改良Rankin评分不佳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幕上ICH患者的d CA功能在发病后呈双侧半球对称性受损,且d CA功能异常会持续至少10~12天,在一个月之内可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个体患者急性期双侧半球PD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密切相关,并且出血侧第4~6天PD值较低是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关键词】:脑出血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 传递函数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4
【目录】:
  • 前言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英文缩略词注释表12-13
  • 第1章 绪论13-15
  • 第2章 综述15-22
  • 2.1 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定义与分类15-16
  • 2.1.1 静态脑血流自动调节15-16
  • 2.1.2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16
  • 2.2 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监测方法简介16
  • 2.3 脑出血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进展16-18
  • 2.4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进展18-20
  • 2.5 脑血流自动调节与最佳脑灌注压20-21
  • 2.6 小结与展望21-22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22-26
  • 3.1 研究对象22-23
  • 3.1.1 入组标准22
  • 3.1.2 排除标准22-23
  • 3.1.3 对照组23
  • 3.2 基线临床资料的收集23
  • 3.3 脑血流自动调节监测方法23-24
  • 3.4 数据分析24-25
  • 3.5 统计学分析25-26
  • 第4章 结果26-39
  • 4.1 基线资料26-27
  • 4.2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27-35
  • 4.2.1 相位差28-31
  • 4.2.2 增益31-32
  • 4.2.3 阶跃响应与脑血流速度恢复率32-35
  • 4.3 相位差与临床因素的单因素回归分析35-37
  • 4.4 动态脑血流调节参数与临床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37-39
  • 第5章 讨论39-45
  • 5.1 脑出血与脑血流自动调节39-40
  • 5.2 脑出血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时程特点40-41
  • 5.3 脑出血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可能机制41-42
  • 5.4 脑出血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与临床因素及预后的关系42-43
  • 5.5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43-45
  • 第6章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5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莲,庞素华,刘定华;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观察[J];江苏医药;1999年03期

2 王盛章;姚伟;丁光宏;;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五单元模型[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5期

3 申英霞;王月荣;刘跃雷;;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评估[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10期

4 王坤;王文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殷彬;脑血流自动调节及其在精神科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年04期

6 高庆春,陈秀梅,陈颖贤,黄如训;脑血管对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22期

7 顾正中,石中瑗,王利华,王金根;急性低氧条件下脑血流的自动调节[J];科学通报;1983年17期

8 吕存玲;杨弋;郭珍妮;邢英琦;;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在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4年03期

9 高庆春,黄如训,曾进胜,苏镇培,陈颖贤,陈键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初步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年05期

10 王斌,肖继皋;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家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高庆春;邵延芹;陈颖贤;黄如训;;试验性高血压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影响的动态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朱良付;黄如训;盛文利;高庆春;陈颖贤;苏振培;刘春岭;曾进胜;;无创测定高血压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及临界关闭压变化率[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跃英;连续无创脑血流自动调节监测在成人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英霞;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评估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邬学聪;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评估关键算法及下肢束带平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马虹印;脑出血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时程变化特点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储霞;脑血流自动调节机能动态检测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陆雯;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检测系统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闫硕;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杨乐;脑血流自动调节与焦虑症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梁云云;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脑血管造影术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爽;健康成年人和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张金俏;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脑出血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时程变化特点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3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b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