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痰祛瘀法治疗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21:07
本文关键词:清热化痰祛瘀法治疗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中枢性发热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d,aSAH)患者急性期诸多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中枢性发热可引起脑氧耗量加多,加重脑组织及细胞酸中毒,导致脑细胞功能缺损,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增加了aSAH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然而其治疗难度较大,现代医学常规退热措施效果不佳或伴随一定的风险,而中医中药在治疗发热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尝试发挥中西医学结合的优点,通过观察研究中药组及对照组患者降温疗效、脑脊液中红细胞变化、传统中医学学证候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等的变化,以期验证清热化痰祛瘀法对aSAH患者急性期中枢性发热的疗效,同时探索其作用机理,丰富和完善传统中医学药治疗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的中医辨证论治内容,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颅脑科病房确诊的aSAH风火痰瘀证在院患者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或鼻饲清热化痰祛瘀汤,两组各30人)。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降温幅度、发热持续时间、脑脊液红细胞含量变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等,以验证清热化痰祛瘀法的临床疗效,探求其作用机理。结果:1.中药组患者其降温幅度大于对照组,降温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中药组发热平均维持时间为5.7±1.7天,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治疗第5天两组间比较其脑脊液中红细胞数已有显著差异(P0.05);到第7天后,两组间比较,脑脊液中红细胞数差异更为显著(P0.01)。3.经治疗后中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其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30天后MRS评分比较,两组变化有差异,但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运用清热化痰祛瘀法治疗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患者的疗效是肯定的。能有效地降低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患者的体温,并缩短发热持续时间,从而减少脑氧耗,促进脑损伤组织修复。2.清热化痰祛瘀法可促进脑脊液中红细胞的降解,减少了红细胞对脑膜及脑血管的刺激,从而减轻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枢性发热 清热化痰祛瘀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2-19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的认识与治疗进展12-15
- 一、现代医学对aSAH发热的分型12
- 二、现代医学对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机制的研究进展12-14
- 1. 下丘脑是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12-13
- 2. aSAH可引起下丘脑等重要脑神经结构的直接损伤13
- 3. aSAH可引起下丘脑供血不足13
- 4. aSAH后脑脊液中红细胞对机体的影响13-14
- 三、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对机体及预后的影响14
- 四、现代医学对aSAH中枢性发热的治疗进展14-15
- 1. 药物退热14-15
- 2. 物理降温15
- 五、现代医学对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治疗的不足15
- 第二节 传统中医学对出血性卒中合并中枢性发热的病机认识与治疗进展15-18
- 一、传统中医学对aSAH发热的认识15-17
- 1. aSAH归属于传统中医学“真头痛”、“中风”疾病的范畴15
- 2. “真头痛”的主要病位在肝15-16
- 3. “真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为痰瘀互结16
- 4. “真头痛”发热的病性属热16-17
- 二、传统中医学药治疗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研究进展17-18
- 1. 清热解毒法用于治疗“真头痛”发热17
- 2. 化痰祛瘀法用于治疗“真头痛”发热17
- 3. 清热化痰祛瘀法的组成分析17-18
- 第三节 小结18-19
- 第二章 清热化痰祛瘀法治疗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的临床观察19-30
- 第一节 临床病例收集与研究方法19-21
- 一、病例来源19
- 二、诊断标准19
- (一)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19
- (二) 传统中医学诊断标准19
- (三) 中枢性发热诊断标准19
- 三、纳入标准19-20
- 四、排除标准20
- 五、随机分配方法20
- 六、数据处理20
- 七、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20
- 八、终止研究标准20-21
- 九、研究质量控制21
- 第二节 临床观察21-23
- 一、常规治疗方案21-22
- 二、分组治疗方案22
- (一) 对照组22
- (二) 中药组22
- 三、观察方案22-23
- (一) 急性期治疗观察时间22
- (二) 观察内容22-23
- (三) 疗效判定标准23
- 第三节 结果23-26
- 一、基本资料可比性分析23-24
- 二、治疗中资料可比性分析24-26
- 第四节 讨论26-29
- 一、对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26-27
- 二、清热化痰祛瘀法可改善aSAH急性期风火痰瘀证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27
- 三、清热化痰祛瘀法对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患者的降温作用评价及机制探讨27-29
- 1. 清热化痰祛瘀法能促进aSAH受损体温调节中枢的修复27-28
- 2. 清热化痰祛瘀法可促进aSAH后脑脊液中红细胞的清除28-29
- 四、清热化痰祛瘀法可促进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29
- 第五节 结论29-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4
- 附录34-38
- 附录1. HUNT-HESS分类标准34
- 附录2. 改良的FISHER分级表34
- 附录3.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4-36
- 附录4. 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36-37
- 附表5. 中医病症条目积分表37-38
- 致谢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蓉娟,韩刚,王颖辉,解庆凡,张秀娟,裴清华,孟繁星,林参,马丽珍,王乐;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中医症状学与病机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年04期
2 何红玲;;白虎汤加味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合并中枢性高热3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年03期
3 张燕婷;陈锦华;赵俊捷;白小欣;林浩;陈锐聪;黎劭学;黄胜平;黄燕;;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戚少华;脑卒中发病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9期
5 刘炜;;我院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院内感染分析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年03期
6 晏荣 ,赵聚凯 ,谢红梅 ,周大元 ,张艺平 ,谢中伟 ,梁红斌 ,匡志明;加用化痰祛瘀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清热化痰祛瘀法治疗aSAH急性期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54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