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儿童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6 00:13
【摘要】:背景和目的: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常急性起病,病情危重,神经系统损害严重,可导致死亡率增加,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目前由于颅脑创伤、水肿、出血及应激等非感染因素,可导致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等表现,甚至出现血液和脑脊液的常规化验改变,与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难以鉴别。另外,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普遍较低。这些问题均导致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困难,并影响抗生素的选择、何时开始抗生素治疗等后续的治疗决策。因此,如何早期做出正确的诊断,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及神经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儿童院内获得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尽早识别院内获得性脑膜炎的患儿,以期改善患儿预后。研究对象和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的诊断为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1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原发疾病、既往史、个人史、手术史、病情变化、住院时间、出院时转归等)、化验结果(脑脊液白细胞数、分类及血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等)、诊疗情况、侵入性操作、感染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耐药性等。并计算出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病率。结果:1.儿童重症监护室1259例患儿中共有10例诊断为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病率为0.8%。10例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中,男5例(50%),女5例(50%),中位年龄1(0.42,9)岁,中位住院天数28.5(17,134)天,发病时间中位天数7(4,18)天。2.致病菌及耐药性:10例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培养阳性2例,细菌检出率为20%,均为革兰阳性球菌,为溶血链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均为多重耐药菌。3.治疗与转归:均以联合用药为主,主要应用万古霉素/利福霉素+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痊愈出院9例,占90%,死亡1例,占10%。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1.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主要发生神经外科术后、反复腰刺以及中重度头颅外伤的患儿。2.重视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才能使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得到早期诊断。3.院内获得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治疗上建议根据培养结果针对性选择抗生素(万古霉素/利福霉素+头孢曲松/美罗培南)。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文菁;占建波;吕静;杨红梅;王蕾;高景枝;彭延;;三种常见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室确诊病例误诊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年04期

2 陈乐;汪艳;;万古霉素配合美罗培南治疗小儿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的可行性研究[J];海峡药学;2016年12期

3 陈文骞;杨长仪;;新型脑脊液检测项目在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年05期

4 何慧文;;婴幼儿反复发热警惕细菌性脑膜炎[J];家庭医学;2017年09期

5 李平;;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4年26期

6 何逾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年30期

7 郭光辉;蒋巧雅;束振华;;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在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8 李颖;汪复;;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能降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年02期

9 李文辉;周琴;;部分治疗后细菌性脑膜炎2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年32期

10 王明琦;李广生;;细菌性脑膜炎早期合理治疗的临床探讨(附164例报告)[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镜;张红媛;甘娜;尹飞;;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玲;水泉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陆中权;张信良;贾玉双;温怀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一氧化氮检测临床意义[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星虎;刘凤芹;赵志刚;;冰片开放血脑屏障对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影响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雷连成;刘洪涛;顾敬敏;韩文瑜;;猪链球菌2型烯醇化酶与细菌性脑膜炎[A];第五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6 赵翠;;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病例分析[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7 岳少杰;;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治进展[A];第十九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5年

8 陈勇川;朱卫民;;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药物治疗进展[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刘玉明;耿荣;刘刚;;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98例临床及不良预后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国团;高英;张卫东;;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A];第十三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郝金刚 通讯员 王昆;细菌性脑膜炎致病机制有新解[N];健康报;2016年

2 冯卫东;英发现细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N];科技日报;2009年

3 匡远深 赵晶晶;脑脊液乳酸可鉴别大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N];中国医药报;2016年

4 麦迪信;类固醇与抗生素可联合治疗细菌性脑膜炎[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任意;罕见癌症误诊,器官捐赠变致命接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楚超;新问题催生新疗法,疗效更优[N];保健时报;2016年

8 马慕良;创新带来活力[N];医药经济报;2001年

9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赵晶晶;脑脊液乳酸诊断效能超“金标准”[N];健康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董燕;miR-301a-3p调控Cx43表达参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郑媛;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及其抑制剂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刘心洁;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幼鼠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4 冯梅;SHP2在幼鼠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表达及原钒酸钠对脑膜炎脑损害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表达和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王传清;载脂蛋白E及其模拟肽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李征;依达拉奉对细菌性脑膜炎造成海马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吴兴华;广西贵港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应用实践与世界卫生组织乙脑监测手册的现场评估[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湘如;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筛选和capD基因功能研究及致脑膜炎大肠杆菌突破血脑屏障的分子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RAM BABU;儿童院内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邓丽;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

3 倪秋英;NLR和乳酸在鉴别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脑炎中的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17年

4 曾庆;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通过提高肠道防御功能预防大肠杆菌K1株感染[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5 赵飞;利用细菌性脑膜炎鼠模型评价侧脑室给药的治疗效果[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崔伟丽;协同信号分子B7-H3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小鼠趋化因子KC、MIP-2及TLR2蛋白表达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7 尚利宏;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8 高芹玲;依达拉奉对新生大鼠细菌性脑膜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周振军;降钙素原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黄燕玲;细菌性脑膜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4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04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