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228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02 11:00
   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但大部分IA并不破裂,而且在其破裂之前通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导致其检出率和知晓率并不高,目前大部分IA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本研究通过分析IA破裂的相关因素及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围术期并发症,为临床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8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为IA(包括前循环系统的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前、后交通动脉;以及后循环系统的椎动脉V4段和基底动脉动脉瘤),术前经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确诊并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的2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组(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患者94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组(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RIA)134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基线资料特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和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动脉瘤形态、大小、部位、入射角度),推测可能的破裂相关因素;比较两组间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常见原因;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UIA组94例,含98枚动脉瘤;RIA组134例,含134例动脉瘤。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两组在性别、高血压、吸烟、饮酒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入射角度方面,两组间差异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IA组平均年龄55.37±10.97岁,且大部分不超过60岁(66.42%),低于UIA组(59.66±9.32岁),在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RIA组中所占比例均低于UIA组,分别为(4.48%;14.89%),(23.13%;51.06%),(41.04%;72.34%)。在两组的动脉瘤特点中,瘤体部位中RIA组所占比例较多的为颈内动脉颅内段(46.27%)、前交通动脉(29.10%),尤其前交通动脉,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UIA组(15.31%)。RIA组和UIA组均以中小型动脉瘤(直径≤10mm)居多,其中,RIA组中直径≤5mm的小动脉瘤所占比例最多(52.99%),明显高于UIA组(40.82%)。瘤体形态方面,RIA组不规则动脉瘤所占比例(43.28%)明显高于UIA组(25.51%)。从载瘤动脉与动脉瘤的入射角度来说,两组差异明显,RIA组入射角度90°的占64.18%,显著高于UIA组(51.02%)。两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共23例(9.91%),其中RIA组15例(术中破裂出血4例,术后缺血事件11例),UIA组8例(术中破裂出血2例,术后缺血事件6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瘤体形态不规则是I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可能可以降低IA破裂的风险。年龄、动脉瘤大小、部位及入射角度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有关,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两组患者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相对安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学位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先海;徐高峰;白晓斌;谢万福;;动脉粥样硬化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年03期

2 卢旺盛;吕明;;从过去走向未来,颅内动脉瘤的诊治历程[J];中国卒中杂志;2018年10期

3 彭定天;胡诗俊;谭静;程道宾;;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4 任红岗;;对比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对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52期

5 北极;;天气转凉 警惕颅内动脉瘤破裂[J];江苏卫生保健;2017年11期

6 姜壮;;已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年06期

7 黄光;唐煜;赵含;刘兴洲;张永力;石祥恩;;颅内动脉瘤59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6期

8 王秀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8期

9 胡栓贵;黄新;张鉴文;黄进能;朱寿鸿;;颅内动脉瘤误诊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08期

10 李茂林;王祝峰;雷小莉;刘西梅;;颅内动脉瘤误诊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卫;;杂性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A];第六届西部介入放射学术会议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四届年会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孙晓川;夏小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伍聪;贺民;赵中新;李天贵;张瑜;;颅内动脉瘤再破裂风险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邢国祥;黄清海;许奕;刘建民;;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与破裂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丁小灵;任明山;李淮玉;何玉圣;邓克学;;颅内动脉瘤103例临床分析[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孔玉华;刘志忠;康熙雄;;颅内动脉瘤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芯片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学慧;;颅内动脉瘤栓堵术的观察与护理[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詹仁雅;沈剑峰;;颅内动脉瘤诊治方法的分析和选择[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孙伟军;王义荣;朱先理;方兵;臧国尧;杨树旭;牛焕江;李新伟;;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金国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5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彬;探索颅内动脉瘤诊治新突破[N];健康报;2018年

2 匡远深;专用支架栓塞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冯琳;陈志;联合手术治愈巨型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朱凤霞;山铝医院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N];淄博日报;2011年

5 印红霞;颅内动脉瘤须及时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吴中学 刘爱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决策[N];健康报;2007年

7 梁兆松;人脑中的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袁波 龙先瑜;颅内动脉瘤 凶险的“地雷”[N];大众卫生报;2004年

9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N];文汇报;2009年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 石祥恩;血管搭桥 巧治颅内动脉瘤[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馨蕊;颅内动脉瘤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李力;介入治疗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3 吕楠;基于瘤壁影像与流体力学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4 葛慧剑;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5 辛涛;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赵庆平;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汪求精;颅内动脉瘤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的随访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8 顾宇翔;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伍刚;血管平滑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10 刘翼;血管生成素与流体切应力在人颅内动脉瘤形成与破裂中的作用机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礼;228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寿涛涛;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3 褚光旭;高级别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游伊伦;介入治疗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李尧;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因素和治疗对比[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6 李安;CYP2C19基因检测在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7 刘肖华;颅内动脉瘤的分子机制及与其与炎症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8 贺文高;颅内动脉瘤临床资料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8年

9 李司司;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其出血风险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10 李雪飞;颅内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危险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10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10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