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经旁路椎板劈开复位术治疗腰椎椎管内肿瘤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08 07:50
   目的:根据临床中手术实际应用需要,通过对经旁路椎板劈开复位术进行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模拟手术入路,并在标本上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明确此径路实际可操作性;获取腰椎标本,观察此径路下进行椎板撑开时的椎体结构形变情况,探讨入路的安全性;获取单个椎体单元,测量此径路下手术相关的解剖数据及视野角度,确定经旁路椎板劈开入路行腰椎手术的自由度,并从解剖学角度评估其有效性,为临床实际运用提供指导;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探讨该入路的优势以及临床可推广性。方法:第一部分:1.选用6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全身尸体标本,首先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入路实验,经相关操作后暴露第一、第二腰椎节段一侧棘突根部及椎板,以铣刀沿一侧棘突根部纵行铣开一条骨缝并延伸至第二腰椎。以专用的椎板撑开器将骨缝分别逐步扩大至0.6cm、0.8cm、1.0cm,记录不同撑开距离下可供观察和操作的解剖结构。在扩大至1.0cm时,对硬脊膜行牵拉、切开等操作,暴露脊髓神经,缝合硬脊膜。术后逐层关闭术腔,记录操作流程。2.截取腰椎椎体节段行离体实验。观察撑开过程中椎体结构形变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3.将腰椎节段截取成5个椎体单元进行单独实验,以橡皮泥等模拟皮肤、脂肪、椎旁肌肉等组织,设置撑开距离依次为:0.8cm(A组),1.0cm(B组),1.2cm(C组)。观察撑开过程中,椎体、椎板、椎弓等结构有无断裂,若有断裂则记录断裂位点及断裂时的撑开距离(d)。4.以克氏针模拟视线,自左右两侧在椎管底壁进行定位,记录克氏针交汇点,以及椎管底壁的视线定位点。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通过公式得出不同撑开距离下,克氏针的交叉角度即视线角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经旁路椎板劈开入路行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10例临床资料,记录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合解剖研究基础及文献回顾,探讨该入路的优势以及临床可推广性。结果:第一部分:1.选用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全身尸体标本进行模拟手术入路实验。撑开至10.0mm及以上时,可清晰地观察到硬脊膜及椎管内结构,并能顺利进行硬脊膜牵拉、切开、缝合,以及脊髓神经的剥离等操作。2.多腰椎节段离体环境下撑开过程中,椎体撑开侧及对侧上下关节囊均未见明显破损,上下关节突未见明显移位,双侧椎间孔内脊神经根未见骨性卡压。3.单腰椎节段撑开过程中,观察到形变主要发生在劈开对侧椎弓根,统计断裂距离(d)大小为(11.34±0.49)mm。4.以两根克氏针模拟视线,自A组到C组,椎管底壁视线观察范围依次为(10.64±0.89)mm、(13.44±0.36)mm、(17.76±0.76)mm;根据公式得出克氏针的交叉角度依次为(26.11±2.10)°、(33.02±1.10)°、(44.27±1.99)°。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10例腰椎椎管肿瘤病例,术后病理提示神经鞘瘤,均采用经旁路椎板劈开入路行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手术平均用时239.5 min(150~335min),术中平均出血116ml(50~200)ml,治疗改善率达58%,术后均无术区出血、感染、顽固性疼痛等并发症,患者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第一部分:通过对腰椎标本行相关解剖学研究我们发现,经旁路椎板劈开复位技术进路简便直接,操作空间良好,对椎体及周围组织创伤小,术后椎体可自然复位是其独特的优势。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充分认识相关解剖、明确安全范围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前提。第二部分:经旁路椎板劈开复位技术作为治疗腰椎椎管内病变的一种创新入路,具有组织创伤小、自然复位、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9.4
【部分图文】:

椎板,棘突,实体模式,根部


4J1~栧义贤迹榫月纷蛋迮次患际跏堤迥J酵煎义希保笊瞎亟谕诲澹玻嵬诲澹常堤邋澹矗倒澹担诲澹叮蛋宄趴麇义希罚芮澹福倒苠澹梗蛋邋义希А义

本文编号:2813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13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9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