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20-09-11 22:26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1例,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定义为住院72小时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水平增加2分,或NIHSS在意识水平评分增加1分,或NIHSS运动方面评分增加1分,或出现任何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END组和非END组。采用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脑动脉粥样硬化型狭窄分布,并将脑动脉狭窄定义为狭窄程度≥50%,根据其血管狭窄分布分为单支动脉狭窄组和多支动脉狭窄组。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线资料及不同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分布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果1.共纳入急性脑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371例,其中有92例患者发生END,END的发生率为24.8%。2.在单因素基线资料研究中,与非END组相比,END组中年龄(73.5±7.5vs65.8±10.9)、高血压(85.9%vs73.5%)、糖尿病(48.9%vs29.0%)、入院收缩压(165.7±19.3vs152.9±23.5)、NIHSS评分(10.4±4.9vs4.6±4.1)、初始卒中严重程度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3,95%CI:1.028-1.100;P0.001]、糖尿病[OR=2.330,95%CI:1.262-4.300,P=0.007]、NIHSS评分[OR=1.355,95%CI:1.170-1.569,P0.001]、中度卒中[OR=10.792,95%CI:1.182-98.492,P=0.035]、重度卒中[OR=7.744,95%CI:1.838-32.626,P=0.005]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3.在单支血管狭窄组中,END发生率与血管狭窄分布不同而异,其中大脑前动脉(2.3%)、大脑中动脉(54.4%)、大脑后动脉(9.1%)、基底动脉(4.5%)、颈内动脉颅内段(11.4%)、椎动脉颅内段(6.8%)、颈内动脉颅外段(6.8%)、椎动脉颅外段(4.5%)。与非END组相比,END组大脑中动脉狭窄[54.5%(24/44)vs21.2%(28/132);P0.001]显著增高,而END组中大脑前动脉[2.3%(1/44)vs12.9%(17/132);P=0.044]、大脑后动脉[9.1%(4/44)vs22.7%(30/132);P=0.047]显著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OR=1.805,95%CI:1.217-2.676,P=0.003]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4.在多支血管狭窄组中END的发病率差异明显,其中单纯颅内血管狭窄END发生率(66.7%)最多见,其次为颅内外血管狭窄(29.2%)、单纯颅外狭窄最少(4.2%);与非END相比,END组单纯颅内多支动脉狭窄[66.7%(32/48)vs47.6%(70/147);P=0.022]显著增高。结论1.在临床基线资料中年龄、糖尿病、入院初始NIHSS、中度及重度卒中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2.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布与END有关,特别是在单支血管狭窄组中大脑中动脉为END的独立危险因素;3.在多支血管狭窄组中,颅内多支血管狭窄更易多见。
【学位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规范(2014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年01期

2 黄国焕;;预防中风的六大环节[J];养生月刊;2017年03期

3 黄蓉芳;;动脉硬化:坚持走路一年可逆转[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7年08期

4 申冠洋;宋志秀;常利;李彤;;脑动脉粥样硬化与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平衡关联性研究进展[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4年01期

5 张艳;于睿;刘文华;礼海;张溪媛;;心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易患因素分析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3期

6 臧运华;高向慧;曹晓岚;;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论营卫失调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6期

7 崔一山;经颅多普勒在偏头痛所致的早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J];医疗保健器具;1998年05期

8 林曲;;升清养髓汤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82例[J];广西中医药;1988年01期

9 孙建设;魏霞;;益智增寿胶囊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143例[J];陕西中医;2010年10期

10 刘月;张艳;李明哲;;论心脑动脉粥样硬化[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兵;洪华;刘刚;张爱武;张健;邢世会;谭双全;曾进胜;;青-中年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危险因素和致卒中机制的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2 黄志新;马敏敏;;初步探索内皮祖细胞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3 赵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因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4 涂志兰;黄东雅;安荷娣;Rajeev Ojha;刘榕;堵翠;沈楠;岳二丽;;高脂血症对兔颅内外不同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蛋白质组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5 雷鸣;邓丽影;刘昊;丁勇民;;脑梗死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与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临床分析[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燕;;TIA患者预后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7 潘旭东;;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miRNAs差异表达谱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8 操太泉;邢敏;刘益华;杨晓松;宋桂华;席连英;李德梅;谭华炳;;糖尿病患者颅外段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超声Doppler检测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周清潮;;急性脑血管病与微量元素铬、硒、锌、铜、镁、铁、锰关系的研究[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王世民;;脑血管超声检查评价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初探[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武剑 整理 王建影;防卒中 先识别脑动脉粥样硬化[N];健康报;2015年

2 熊昌彪;北京发布新版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N];中国医药报;2015年

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副主任医师 钱岳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年风险[N];家庭医生报;2015年

4 郑定劲;高枕并非能无忧[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刘 汶;“病从口入”新解[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武剑;“分层”防控有望降低卒中负担[N];光明日报;2015年

7 记者 李颖;风险分层原则将卒中预防战略前移[N];科技日报;2015年

8 蒲昭和;饱食 便秘都伤脑[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9 潘元兴;常在夜间发作的急症[N];民族医药报;2003年

10 主治医师 肖祥云;降压过度易中风[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艳丽;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2 陈茂刚;糖尿病及其高血糖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娟;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2 郎文娟;血清PCSK9与伴发脑梗死患者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及他汀降脂效果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赵俊涵;血浆miR-27b、miR-10b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脂代谢异常的关系[D];青岛大学;2017年

4 郑秀芬;高龄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瘀证与循环内皮祖细胞的相关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翟华季;冠心病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谢泽宇;血液缘流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和预防模型中的变化[D];汕头大学;2004年

7 李婷婷;应用无创性影像学方法探讨冠状动脉和颅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及临床价值[D];兰州大学;2013年

8 孙允芹;外源性Ad-HGF对老龄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7年

9 张芬;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在脑动脉硬化性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周亚飞;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7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17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